等足目 Isopoda
等足目隶属于节肢动物门囊虾总目的1个较大的目。约有1万多种。它们的体形变化较大,多数身体背腹平扁,头部短小,盾形,与胸部第1节或前2节愈合。无头胸甲。腹部较胸部短,分节可能清楚或存不同程度愈合, 最末腹节与尾节愈合。胸部附肢均无外肢,第1对为颚足,其他7对为步足,彼此形状相似。腹肢为双枝型,为游泳和呼吸器官,心脏很长,延伸到腹部。
等足类一般是身体平扁,左右对称,少数种类如淡水产的扁水虱类,身体为侧扁,也有呈圆筒形的(如背尾科)一些种,寄生亚目中雄雌性个体形状不同,雄性很小,附于雌性体上,左右不对称。等足类体长一般为5~15毫米,深海种如巨大深水虱(Bathynomus giganteus),最大体长可达42厘米,宽15厘米,多数体色为土褐色,各种灰色或黄色,与其生活的环境相一致。
复眼在头部两侧的背面或背腹两面,一般不具眼柄。第1触角很小,单枝,柄部3节。陆生种类如鼠妇亚目中退化,仅留有痕迹。第2触角长度变化很大,多为单枝,柄部5节。大颚切齿和臼齿突间有带小齿的活动片。触须或有或无。第1小颚多为两片、窄而长,末端内缘具有小刺。第2小颚原肢2节,呈片状,末端另有1个或2个小片,鼠妇类仅有一大片。口器用来切咬及咀嚼食物,寄生种类的口器常变为吸吮型。胸肢8对,均为单肢型,第1对胸肢较宽扁,特化成颚足,基部常具1片状上肢,形成盖状,用以保护口器部分。其他各对胸肢形状相似,称为步足,共有7对,适于爬行,有些种类中缺少最末1对。胸肢的底节与体壁侧甲板不同程度愈合,扩大形成底节板,雌性个体的胸部腹面具有育卵囊,多由 5对复卵片组成(也有7对或仅有1对者)。复卵片自步足基部内侧的体壁上生出,受精卵保存于育卵囊中, 直至孵化。腹部具5对腹肢,原肢短而宽,内外肢都很宽大,为游泳及呼吸器官。雄性的第1对或前2对腹肢常常变形,为交接器。第2对内肢内缘多具棒状附肢。尾肢1对,其形状及位置变化很大,如在扇肢亚目中尾肢多与尾节形成尾扇,游泳用。在盖肢亚目中则折向腹面,用来盖住全部腹肢。
分类
等足目共分以下9个亚目:
①颚虱亚目, 胸部愈合成5节,腹部狭小,尾肢侧位,雌性口器为吸吮型,雄性大颚螯状。如颚虱,寄生于海产鱼类体上。
②背尾水虱亚目, 末腹节不与尾节愈合,第1对步足大,亚螯状。第1对腹肢盖状,将其他腹肢盖住,尾肢平扁,外侧折于尾节背面,形成一适合管栖的结构。大部海产,淡水产者仅数种。如背尾水虱。
③盲虱亚目 体小(3毫米长),无眼,尾肢自尾节末端后伸,生活于海水沙砾间、淡水的沙滩及洞穴中。已知仅35种。
④扇肢亚目 尾肢在尾节两侧并与尾节形成尾扇。海水,淡水中均有,有自由生活、共栖、寄生。如浪漂水虱、鱼虱、蛀木水虱等。
⑤鼠妇亚目 绝大多数为陆生,腹肢有假气管,尾肢在尾节后端。如鼠妇、潮虫。
⑥盖肢亚目 尾肢瓣状,折于腹面,大颚无触须。海水、淡水产。如节鞭水虱,北极水虱。
⑦扁水虱亚目 体侧扁,似端足类,尾肢柱状,端位。腹部完全自由。生活于淡水溪流中。如扁水虱。
⑧栉水虱亚目 腹部后端3~5个腹节与尾节愈合,末对腹肢盖状,尾肢柱状,端位。海、淡水中均有。如栉水虱。
⑨寄生亚目 也称鳃虱亚目 雌性成体囊状,雄性很小。口器为吸吮型,海产,营寄生生活。如鳃虱。
本地的陆生等足类至少2种:
一种属于鼠妇,不能卷曲。
另一种属于卷甲虫,雌雄皆能卷曲。
上是鼠妇,下是卷甲虫
鼠妇
鼠妇用腹部的伪气管呼吸,即使在水中也能维持很长的时间
这是它出水后上下摇动腹部帮助呼吸
卷甲虫具有完全封闭的卷曲能力
鼠妇的解剖简图
鼠妇的胸节结构
它的前后胸节不存在卷曲制约结构,而且头部也没有容纳触角的沟槽
卷甲虫的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有为了卷曲目的的构造体现:
其实卷甲虫和三叶虫的相似主要还是卷曲能力,卷甲虫的卷曲可以看成类似三叶虫的球形卷曲类型。
不过三叶虫在身体结构上是“三叶”,也就是它的背壳向两侧极度扩展。另外它的头部很大,以及胸部的附肢是双肢型。
而卷甲虫其实是一类比较特化的节肢动物,它的背壳不再向两侧扩展,可以把它看成“一叶虫”,另外它的头部很小,和原始第一胸节愈合,它的体节特化成两部分,胸节和腹节,胸节的附肢全是单肢型,司运动,腹部的附肢全是双肢型,司呼吸及生殖。
(本文为化石网论坛精华帖,由网友复背斜提供,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辑:常君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