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爱好者之家

我捡到的石头会不会是一块化石?杭州六年级学生的一个疑问,收到了三位教授的回信

发布时间:2024-10-16 作者:
来源:
少年学报
分享:

最近,一块石头在滨兰实验学校602班秦若蓥的家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仅一家三口为它绞劲脑汁,甚至还惊动了三位大学教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跟着少年学报记者一起来看看吧。


时间回溯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秦若蓥跟着爸爸妈妈回到老家桐庐欢度假期。在河滩上玩耍时,一块奇异的石头引起了她的注意,“这块石头不到半块手掌大,呈产条形,最让人注目的是,石头的一面上有一个标准的“8”字形图案。”秦若蓥告诉记者,看着石头上的纹路和线条,自己立刻就联想起到了“化石”。



那么它到底是不是化石呢?为此,秦若蓥一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秦若蓥的爸爸分析后认为,这可能是一块千百万年前某种生物的蛋卵的化石,因为“8”字形的图案是白色的一圈,并且嵌入在石头当中,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定不是人为的。而秦若蓥的妈妈则对爸爸的说法持怀疑态度。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一家人开始在网上检索,尽管将网站和短视频平台搜了个底朝天,但得到的信息却是寥寥无几。


一筹莫展之际,秦若蓥的爸爸提议,既然网上没有答案,那不妨问一问这方面的专家,让教授来答疑解惑。说干就干,秦若蓥首先想到了浙江大学,但是搜索了官网后发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中,并没有古生物相关的方向,也没有相关的教授,于是杭州本地的寻找就此结束了。


有了第一次搜索的经验,一家人决定直接从相关专业入手寻找合适的专家。通过知网的论文搜索后,最终决定向三位教授寻求帮助:


第一位是论文《湖北武汉地区志留系下红层的古鱼类化石及其生物古地理意义》的作者之一盖志琨研究员,盖老师的工作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


第二位是论文《江苏徐州寒武系第二统猴家山组顶部小壳化石初探》的作者之一的张志飞教授,张老师的工作单位是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同时也是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陕西省早期生命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老师。


第三位是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黄程副教授。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秦若蓥顺利地将自己的求助邮件发送了出去。然而没过三天,秦若蓥惊喜地发现,三位教授竟然都给自己回复了邮件,“当时特意多选了几位了教授,就是怕只发一封邮件会石沉大海。”秦若蓥的爸爸告诉记者,但显然这份顾虑是多余的。





令人遗憾的是,三位教授首先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秦若蓥的这块石头不是化石,这块石头的图案的正式学名是方解石脉体。


虽然这块石头并不是化石的答案让秦若蓥感到些许失望,但是,三位专家老师细致的回复却让秦若蓥喜出望外。其中,中科院的盖老师更是带来了额外的惊喜,盖老师首先感谢了秦若蓥的来信,在对石头做出判断后,还介绍了浙江是古生物化石的产出大省,为古生物研究提供了很多古生物化石。盖老师给秦若蓥发来了很多视频资料链接,既有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媒体对盖老师研究成果和研究经历的报道,还有很多关于古生物化石研究成果的媒体报道以及科普视频。最后,盖老师还表示,下次如果来浙江进行野外考察的话,可以来学校做一次科普讲座。



对于这次意外的科学探索之旅,秦若蓥表示收获颇丰。虽然石头不是化石,但在弄清真相的过程中,她不仅学到了如何向专家请教、如何获取和整理信息,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和魅力。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