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足类与腹足类的确为两种容易混淆的物种,尽管如此,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对比了一些标本以后,我现作一个简短的归纳。请各位多多指正。
首先来观察这枚被认为是三叶虫的标本。通过右面的解释图我们可以发现。该标本的空腔内明显的显示了两个圆形斑点。事实上,这是头足类动物的外体管形成的孔洞。在动物生活的时候,这个空洞被肉质的体管索所填充,以控制升降及其运动。
出现了体管,这是头足动物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接着看,这枚标本上还显示了一种白色的环状或者板状物。这实际上是头足动物的隔板,隔板之间就是该类动物的气室。由于隔板呈锅底状,所以在这样的切面上我们只能观察到其一部分。另外,我们可以观察到靠近内部的几个隔板,与壳体紧密结合,说明他们之间为封闭的,只留下一个体管的体管孔相连接。
根据以上所显示的情况,我认为这枚标本属于头足动物。
另外,由于菊石亚纲的体管非常细小,而且结构比鹦鹉螺亚纲简单的多,笔者曾经观察了香港和深圳的近100枚马达加斯加和摩洛哥菊石切面,只有2枚发现有细小的管体,其他几乎不可见,隔板比较复杂不成为锅底状,比如说后期的马达加斯加侏罗纪菊石的隔板具有多于4个的弧面。
这枚标本在壳体两侧,显示了明显的侧页,和扇形的壳切面。另外根据共生的苔藓虫(网格苔藓虫/窗格苔藓虫)认为该动物的年代应该介于上石炭统—下二迭统之间。
综合以上认为,该动物应该属于头足动物,鹦鹉螺亚纲动物。类似于奥陶的盘角石(Discoceras),并非一个菊石。
这一枚标本,通过切面,很容易误认为是头足动物,但是通过两者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标本的空腔内,没有任何的体管和隔板的痕迹。一切显示空空如也。而且该动物体壁很厚实,外端浑圆。
所以我认为,该枚标本应该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该动物壳形为平旋壳形。其左右对称,很容易误认为是菊石。
类似这样形态的腹足动物为数不少,如卡塔神螺(Bellerophon Kattaensis)或者墨尔螺(Mourlonia)。这种类型的腹足动物广泛发现于华南,西北等地的古生代地层中。
附:
美国加州二叠纪石灰岩中的产品。
Bellerophon hilli may look like a small nautiloid, but it is a gastropod (no septa like a nautiloid). Bellerophontid gastropods appeared in the late Cambrian and reached their highest diversity during the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This silicified specimen was found in Permian limestones in Shasta County, California.
翻译:
Bellerophon hilli(丘神螺)看上去类似于一种小的鹦鹉螺类,但是它事实上是一个腹足动物(因为它缺少鹦鹉螺类的隔板)。这类动物从晚寒武世出现并一直延续,并且集中分布在奥陶纪和志留纪时代的地层中。这个硅化的标本发现在加利福尼亚Shasta县的二叠系石灰岩中。
同样,这两类动物也以横切面的形式出现。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右边的这枚东西,没有任何隔板。
但是左边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隔板。而且隔板形态简单,呈锅底状。为典型的鹦鹉螺类动物的形态。
这是菊石漂亮的缝合线
这是鹦鹉螺类头足动物(Nautiloid cephalopods)Eutrephoceras clementinum 的照片,大家可以对比上面的菊石。两者的缝合线完全不一样,下者要简单的多。
这些化石都出产于英国肯特州福特斯通的海岸粘土层。
这看上去很能迷惑人,事实上它是腹足动物。也出产于英国相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