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万年前,辽宁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是什么样的?
昨日是“辽河文明展”预展的第一天,此前一直对外秘而不宣的第一展厅“文明曙光”部分,首次亮相。
它被称为整个“辽河文明展”最重要的部分,许多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都在这里体现。它也再现了辽宁境内最早人类的生活。
《辽河文明》展览共分为五大部分:文明曙光、商周北土、华夏统一、契丹史迹、满族崛起。其中“文明曙光”分为洞穴岁月、氏族部落、文明曙光三个单元,以金牛山、庙后山、鸽子洞、仙人洞、牛河梁、女神庙与山台、东山嘴等遗址,胡头沟墓葬的考古发掘,以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再现了旧石器、新石器、新石器晚期远古先民告别蒙昧,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
金牛山人比北京人进步
此次展览,1291件展品中三分之一是首次展出,大部分集中在第一展厅。而在第一展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金牛山人化石。
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王菊耳告诉记者,它被称为中国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84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位于营口市大石桥的金牛山遗址,是东北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址,距今约有28万年历史。
王菊耳介绍,1984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头骨、脊椎骨、尺骨、髋骨、腕骨、膑骨、手足骨等55块,经鉴定为一完整女性个体,年龄在20至22岁之间,被命名为金牛山人。金牛山人正处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阶段,据测定距今28万年。
这个辽宁境内最早的人类大脑比同时代的北京人要进步,不仅会使用火,还会控制火源,砌筑原始的灶,生存手段包括对生熟食物的控制程度有了很大改善。
在金牛山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大量用火烧过的动物骨骼,还有近万件人类敲骨吸髓后形成的骨片。
8000年前他们就佩戴玉饰
辽宁最早点玉玦耳饰,是在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的查海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年,它是靠侧面的缺口挂在耳朵上。
这块玉玦经鉴定为透闪石软玉,是我国乃至世界已知的最早的真玉器。
但是玉匕和玉玦不是女人的专利,男子更是全身佩戴,以表明自己显贵的身份。
展厅里惟一一处复制的牛河梁5号大墓引人注目。墓中老人的尸骨上戴了7件5000年前的红山玉器。他的头部两侧各置一大型玉壁,两臂戴有玉镯,双手各握一玉龟。左胸部放着一个勾云型玉佩。
勾云型玉佩造型幻化而神秘,形状似鸟非兽,目前对它的解释也莫衷一是。有的专家认为很可能是权力的象征。它不是身上的配饰,如果有柄相系可能就是权杖。是神权和王权结合的一种体现。
玉龟为雌雄各一,为长寿吉祥之物。王菊耳认为,“此墓玉器数量之多,个体之大,用料之精,充分显示了大墓主人一人独尊的身份地位。很可能是5000年前的巫师和部落首领。”
万年前用骨鱼漂捕鱼
海城小孤山人距今已有1—4万年,他们制作了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骨鱼漂。选用鹿角为料,两侧为双排倒钩,经模拟实验可捕捉60公分以上的大鱼。
他们制成世界最早缝衣针
3件骨针距今两三万年,用动物肢骨为原料,用石钻在两面相对钻出针眼,再用磨制方法磨出针尖。
这3根海城小孤山人经过选材、锯、刮、磨、钻等多道工序制成的骨针,可谓世界上最古老的缝衣针,比北京人制作的骨针工艺更先进。
用它可把兽皮连缀一起,作为遮身御寒的衣服。从此人类走出洞穴,走向平原,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到达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