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

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4-02-06 作者:
来源:
分享: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藏的十分罕见的椭圆形恐龙化石。 张畅 摄

 

图为距今2亿多年面积达15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 张畅 摄

  在这里,9具恐龙骨架、6条电动的机器恐龙,把观众带入到奇妙的恐龙世界,有兴趣甚至还可以与恐龙赛跑;在这里,可以领略世界首创、直径达1.5米、绕与黄道面呈23.5度夹角倾斜旋转的磁悬浮地球仪;在这里,还可以亲身体验人造地震平台所带来的大地颤动,通过各种现代化展示手段中去真实感受地球的神奇博大与大自然的气象万千。

  从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获悉,尽管中国高校博物馆大多自我封闭,但是该馆很早就将眼光瞄准了社会,走开放式办馆的道路,面向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开展地学科普教育。在中国大学界100余座博物馆当中,该馆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了解,其前身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已有20多年建馆历史。2001年,受邵逸夫基金资助,总投资5000余万元人民币的地大新博物馆大楼建设开始启动。到2003年底,新馆建成;2005年4月,更名后的地大逸夫博物馆以崭新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新馆开辟了五个地学展厅,分别是地球奥秘展厅、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珠宝玉石展厅、矿物岩石展厅和矿产资源展厅,大体代表了地学学科基本框架。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长徐世球教授介绍,该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0000余件,其中自然界极为罕见的珍品近3000件,标本的丰富性、典型性和观赏性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其中不乏镇馆之宝,如世界排名第一的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足迹化石幕墙、距今2亿多年面积达15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亿多年的鱼龙化石和海龙化石以及造型优美的辉锑矿晶簇等。

  徐世球表示,新馆建成后,从建设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等方面来看,在全国高校博物馆界位居首位,在全国地质类博物馆界处于一流水平,而且也是目前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广大青少年认识地球、了解自然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新馆的建设和开放中,该馆坚持把科普工作摆在显要位置,迄今为止已接待观众20余万人。

中新网武汉(记者 艾启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