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

朝阳化石谷

发布时间:2022-12-11 作者:
来源:
分享:


一、科普基地基本信息


朝阳化石谷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由朝阳传奇文旅集团下设的传奇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创建,是以化石文化为主题、古生物博物馆为核心、互动体验为特色的新型文化旅游景区,也是古生物学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2014 5 月正式对外开放。

化石谷景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传奇路
1 号,坐落在国家重点化石保护区内,交通十分便利,紧邻高铁城市花园,与朝阳环城水系相连。总面积 30 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0 000 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 6 000 平方米。

现已形成以地学旅游为核心,以化石文化和化石科普为两翼,以互动体验为特色的全景式旅游景区。
2018 9 17 日,被授牌为“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也是化石谷景区继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基地、全国研学旅游试点单位、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之后,又获得的一块金光闪闪的“国字牌”,也是涵盖了文化产业、旅游、科普三个行业的国家顶级授牌。



博物馆外观


二、科普基地创建和发展简况


朝阳传奇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10 月,总部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区,依托“世界化石宝库”自然遗产、“中华文明之源红山文化”遗产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综合性文化产业平台。

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文化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为化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依托朝阳地区丰富的化石资源以及收藏的珍贵化石标本,同年,公司投资建设了公益性民间博物馆——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该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对公众开放的开放式化石体验馆。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
2013 年末,济赞堂古生物博物馆因展陈场地有限,已远不能反映朝阳化石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朝阳市乃至辽宁省长期以来也一直缺乏有关中生代时期生命演化的文化旅游景区。为全面系统地宣传化石文化和古生物知识,公司董事会决定,破土建设旅游景区——朝阳化石谷。在多方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化石谷景区于 2014 5 月正式开园迎宾。

公司现已形成三大主要板块:以化石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为主导的化石文创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板块,以科研科普展览为主导的化石和文物博物馆板块,以基础建设投资为主导的文化旅游地产板块。三大板块正在蓬勃发展。


三、科普活动主要场馆和展陈内容


化石谷景区是全国极其少见的建立在化石遗址上的景区,记录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生命演化史,再现了完整的远古热河生物群,为游客呈现了化石世界中最绚烂缤纷的生命奇迹!景区共分为 3 个区域:化石文化区、化石科普区、化石体验区,包含神树洞、树化玉雕馆、古生物博物馆、恐龙挖掘现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绒绣艺术馆、淘宝乐园、龙鸟广场 7 个展 馆。除此以外,景区内还设有 2 个专题展馆(赏石艺术馆、古植物展厅),以及各种科普设施(化石劈拆场、恐龙学院、化石装裱课堂等)。

1. 神树洞

神树洞为镇园之宝。这里展陈着距今亿万年前的树神,这棵大树生长在距今 1.6 亿年的侏罗纪时期, 6 500 万年前,树神经历了地质变迁、火山爆发,竟奇迹般地将躯体保留至今,将原本腐烂的木头变成了不朽的宝石。这棵树神全长约 19 米,重达 30 吨。



神树洞
 
2. 树化玉雕馆

朝阳树化玉是远古生命之身,保存了自然的原石状态。本着天人同韵、天人共创、天人合一的宗旨创作出的树化玉作品,才能让古老的化石复苏,更好地再现其亿万年前璀璨的光华。



树化玉雕馆
 
3. 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是 2010 10 月对外开放的非国有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内展出的化石标本物种丰富,几乎涵盖了热河生物群所有的门类。博物馆根据化石的种类划分为 8 个展厅,分别为木化石厅、哺乳动物厅、鸟厅、龙厅、植物厅、昆虫厅、两栖类厅、鱼类厅。



济赞堂古生物博物馆

 
1 )木化石厅。所藏木化石是地质学所称的硅化木中的极品,它诞生于距今 2 亿多年的中生代时期,突发的剧烈地质变化使树木深埋地下,在极为苛刻的地质条件下形成。

2 )哺乳动物厅。最初的真正的哺乳动物只比恐龙晚出现了 1 000 万年。但在巨型爬行动物长期统治的时期,这些早期的哺乳动物只能保持与家鼠和鼩鼠类似的体形和生活方式。此厅通过化石和复原图,还原了这些早期哺乳动物是如何在身形庞大的恐龙时代生存下来,并且熬过了恐龙灭绝时的大灾难。

3 )鸟厅。鸟类是地球生命链的重要一环。近十多年来,在辽西及其周边地区已发现早期鸟类化石 14 24 40 余种,鸟厅以展出不同阶段的鸟类化石来揭示鸟类及其飞行起源的问题。辽西热河生物群的鸟类化石,目前已发现 3 000 件以上。

4 )龙厅。以朝阳地区出土的大量带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主线,诠释了带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和羽毛起源的关系,为探讨早期鸟类的演化,证 明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5 )植物厅。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植物化石的发现和了解不多,所以热河生物群中植物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已经发现的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银杏、苏铁、松柏类和开花的植物。其中,银杏、苏铁、松柏类尤其丰富。被子植物也正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的,著名的种类有辽宁古果、中华古果。



古植物厅
 
最早出现于泥盆纪,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昆虫化石主要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及新近纪地层的页岩中。展厅主要展出辽西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浅绿褐色致密页岩中的拟蜉蝣、辽蝉、蜻蜓、蜜蜂等。

7 )两栖类厅。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最早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晚期,中生代出现了现代类型的两栖动物,其皮肤裸露而光滑,被称为滑体两栖类。

8 )鱼类厅。展厅主要展示辽西热河生物群的鱼类化石代表。从 20 世纪初开始,国内外古生物学家在辽西相继发现了大批鱼类化石,包括潘氏北票鲟、丰宁北票鲟、刘氏原白鲟和长背鳍燕鲟,弓鳍鱼类等。种类丰富的鱼类化石无疑为古鱼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4. 恐龙挖掘现场

在化石谷景区的东侧,矗立着两座正在喷发的火山口遗迹。 2016 年在化石谷景区升级改造施工的过程中,在此发现了鱼化石,经过进一步挖掘发现了多种古生物化石,如鱼类、鸟类、恐龙类等。经古生物学家鉴定,这些化石的时代属于中生代早白垩世,距今 1.2 亿年左右,地层属九佛堂组经典地层。


恐龙挖掘现场

四、重点展品介绍


依托朝阳丰富的化石资源,景区核心区内的博物馆拥有国家一级保护类化石标本数百件,三级以上的化石标本上万件。这里有中华十大传世名石之一——红金龙、地球上的第一朵花——辽宁古果、最早飞向蓝天的恐龙——赫氏近鸟龙,模式标本有李氏中国苏铁、李氏朝阳兽、济赞堂奇兽、传奇甲龙,漂洋过海去巡展的带冠孔子鸟、顾氏小盗龙。

1. 红金龙

此木化石横截面天然形成一条红金龙,形象逼真,曾于 2013 7 6 日在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辽宁朝阳》栏目中荣获最具文化价值奖,于 2015 年被评为“中华十大传世名石”。红金龙完美地诠释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2. 辽宁古果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科学研究表明,辽宁古果出现于 1.25 亿年前,比以往发现的早期被子植物还要早 1 500 万— 2 000 万年。呈突起状似叶子的部分其实是它的果实——小豆荚,每个豆荚里面都有 2 4 粒种子。这样的果实给种子提供了最完美的保护,这正是有花植物独具的特征。



红金龙(左)辽宁古果(右)
 
3. 赫氏近鸟龙

一种带羽毛的恐龙物种,距今约 1.6 亿年。较以往热河生物群中最早的带毛恐龙中华龙鸟的时 代 要 早 约 2 000 万 — 3 000 万年,较以往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鸟类要早约几百万至 1 000 万年。赫氏近鸟龙化石在其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特别是在前、后肢和尾部分布着奇特的飞羽,这种特征在灭绝物种中还尚无先例。它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 化史上关键性的空白,代表着鸟类起源研究的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赫氏近鸟龙
 
4. 李氏中国苏铁

模式标本,以标本发现者李海军的姓氏命名。该标本是目前全世界苏铁类的新属,产自辽宁北票距今约 1.6 亿年的中侏罗统髫髻山组。



 李氏中国苏铁
 
5. 李氏朝阳兽

哺乳动物的新种,属三尖齿兽目,产自距今约 1.3 亿年的早白垩世。有较为进步的肩带和前肢、较为原始的腰带和后肢,显示出明显的镶嵌演化现象。它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此为国家一级保护化石,研究论文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李氏朝阳兽
 
6. 济赞堂奇兽

新属新种的模式标本,以博物馆名命名,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科级分类单元——神兽科。这个属种的建立,进一步增加了栖息于侏罗纪森林中的类群的多样性。据研究者孟津和毛方园介绍,以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都是支离破碎的,济赞堂奇兽是迄今发现的哺乳动物标本中保存最为清晰完整的一件,尤其是下颚骨的保存状况非常完美。正是由此,才让研究者最终确定了它的身份。该化石的发现为燕辽生物群及其生活环境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济赞堂奇兽
 
7. 传奇甲龙

国宝级化石,属甲龙科,名字意为“装甲”或“结实的蜥蜴”,是出现在白垩纪晚期的草食性中等体型恐龙。它的背部有厚重的背板,尾巴如高尔夫球棒。所有的骨骼紧紧相连,甚至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脑部。甲龙可长达 7 10 米,重达 3 4 吨。这只甲龙全长 4.6 米,据科学家推断,它仅仅还是甲龙的幼年个体。由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徐星亲自组织研究。它在辽西的出现,证明了辽西也有巨型恐龙,而且保存非常完整,十分罕见。



传奇甲龙
 
8. 带冠孔子鸟

骨骼结构十分完整,并有着清晰的羽毛和头冠印迹。这些特征使得孔子鸟成为最出名的中生代鸟。这种鸟生活在距今 1.25 亿— 1.1 亿年时,孔子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拥有无齿角质喙部的鸟类。它的形态与德国的始祖鸟有许多相近之处,如头骨没有完全愈合,肱骨比桡骨长,手上长有 3 个带爪的指等。孔子鸟的个体与鸡的大小相近,上下颌没有牙齿,有一个发育的角质喙,它的脊椎骨退化,胸骨发育,尾巴很短。从进化角度来看,在形态上孔子鸟比始祖鸟显得进步,生活时代也应该比始祖鸟晚。



带冠孔子鸟
 
9. 顾氏小盗龙

是目前发现的第一批会飞的恐龙。对于鸟类飞行起源这个谜, 100 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大推断:“树栖起源说”和“地栖起源说”。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存在着争议。徐星认为,顾氏小盗龙的发现为“树栖起源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证据。顾氏小盗龙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身体上除了发育着绒羽状羽毛外,在其前、后肢及尾后部还发育着非常长的扇形飞羽或尾羽。它的发现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主要证据。它长了 4 个翅膀,可以在空中滑翔,最终变成了飞行。这么多的翅膀,在鸟类中也是很少见的。


五、开展的特色科普活动以及创新内容


作为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化石谷景区自开园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这些科普活动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展品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推出科普展览和化石鉴赏会;二是拓展性科普教育活动:恐龙学院、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恐龙主题写生绘画与征文大赛、博物馆奇妙夜、模拟挖掘化石、劈拆化石、装裱化石、化石采集、知识竞赛等。

此外,化石谷景区开发了多样化的古生物文创产品,如恐龙徽章、
3D 恐龙书签、笔记本、古生物宣传片和图书、设计款古生物模型和化石工艺 品、古生物 AR 卡、智能实景语音导览和印刷宣传手册。

博物馆利用官网、微信平台线上的无形阵地,配合科普活动、科普产品、文创产品等有形阵地,进行了有效的科普宣传。化石谷景区开展的“恐龙学院走进校园”活动,每周一次,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年都有国际、国内著名古生物学家、学者、喜好化石的游人来到这里参观、研究或进行学术交流。化石谷景区开园以来充分发挥了科普宣传作用和功能,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与北京、大连、沈阳、秦皇岛、赤峰等多地学校建立了长期研学游合作,与朝阳市中小学建立了定期科普活动等,共举办活动
100 余场,全年总接待量达 30 余万人次。

汇编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概览》一书
编辑:常君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