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晋升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发布时间:2024-01-11 作者:
吴奇 、张珊珊
来源:
合肥晚报
分享:

近日,自然资源部、科技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名单,50家科普基地被命名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在本次新增的“国家级”科普基地中,地处合肥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入选,成为本次安徽唯一入选者,也是合肥首个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 2023年超百万人次参观


新一批国家级科普基地被命名

为加强国家特色科普基地建设,提升自然资源科普服务能力,2023年按照《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十四五”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会同科技部启动了新一批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命名工作。

按照评审标准,北京市地下水科普中心、张家口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等50家科普基地被命名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此次申报坚持优中选优原则,入选的科普基地积极策划开展科普活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传播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科普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要求,今后各科普基地要突出公益性、开放性、示范性特点,不断加强建设,通过展现空间规划、土地整治、海洋生态、测绘地理信息、地质地貌、自然遗迹等景观和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公民自然资源科学素养,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建一流专业博物馆实现新突破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2月经批准成立,一个机构三块牌子,主要承担古生物化石和地质标本收集、修复、管理、展示及研究等工作,肩负着组织开展全省地学科普教育工作的责任。

场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区省文化博物园内,总建筑面积27187平方米, 其中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目前在国内同类博物馆中面积最大。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主题,以“宇宙、地球、生物、人类、资源”为展示主线,布设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临时展厅、特效影院、科普教室(实验室)、综合商店、学术报告、互动体验等区域。

整个展馆以突出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兼顾其他地学知识的展示,以突出安徽本地为特色,兼顾国内外相关内容的展示。现有馆藏标本5万余件,包括不同地质时期各类化石、各类矿物岩石宝玉石等。

“本次名单公布后,我们是合肥首家获此称号,实现了重要突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现阶段安徽一共只有两个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还有一个是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致力打造优质科普品牌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通过不断加强自然资源科普队伍建设,鼓励具有地学专业背景的博士参与科普活动,精心打磨具有自然资源、地学特色的科普作品。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科普宣传、直播、讲解、展览等,打造出一系列有特色、有内容、有创新的科普品牌活动。《恐龙旅社》系列漫画绘本、“巢湖龙说”科普课堂、我把我讲给你听、地质研学游、博物讲堂等深受观众喜爱,2023年全年场馆超百万人次参观,成为重要的科普“网红打卡地”。

 ↑2023年超百万人次参观

未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将继续坚持以展示自然、传播科学为己任,丰富科普内容,充实藏品类型和数量,进一步打造优质科普品牌;以现代科技为基础,搭建综合应用管理平台,构建智慧化保护系统;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开展更多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大型主题科普活动、日常互动体验和特色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原标题:《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晋升国家级》(原文有改动)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吴奇 、张珊珊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