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

再探学堂梁子遗址:寻找文明足迹 坚定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4-05-24 作者:
来源:
十堰广播电视台
分享: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两年前的今天,在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现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震惊世界。两年过去了,遗址考古工作有哪些新的进展?一起来看看。



近日,记者走进学堂梁子遗址一千多平方米的考古方舱,核心发掘区呈现出不规则的起伏,项目负责人陆成秋正带领队员小心翼翼地开展清理工作。



两年前,“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就出自这块地层附近的壁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陆成秋仍难掩激动。


“我没想到头骨以这种方式出现在我眼前。”陆成秋说,因为以前1号和2号头骨出土时,都是被包裹在胶结物里,但没想到3号头骨出土时,上面几乎没有胶结物,整个头骨就光着出来的,比想象得还好,因为它几乎没有变形,这一点非常难得。



2022年12月3日,“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顺利提取出土后,现场的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在持续,出土了大量的动物化石。


陆成秋介绍,目前他们已发现多种动物化石,如剑齿象、犀牛、老虎,还有牛、鹿、貘、野猪、金丝猴等,每一种动物都代表不同的环境背景,为什么发现郧县人头骨跟这些动物化石在一起,说明当时这个地方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不但气候、环境很适合人居住,而且当时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



在考古方舱内部的陈列架上,一排排带有编码的塑料袋引人注目,这里都是土壤样品。


陆成秋说,这一小袋的样品原来是一大袋的土样,他们拿到处理池水洗和分拣,就留下这些东西,里面有一些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小石头颗粒,可用来做年代学研究,这是科学家做研究的好材料。



文物见证历史,遗址记录文明。过去30余年间,学堂梁子遗址已发现3具古人类头骨化石。正是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为文化自信找到了根源。


项目考古队员张涵清介绍,在这里的实习让她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了解到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的历程,以后她会专注旧石器的研究,为中国的考古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段时间,学堂梁子遗址迎来了很多前来科普旅行、研学的孩子们。根据规划,未来这里将建设成集遗址保护、寻根溯源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来源:十堰广播电视台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