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地质博物馆内摆放着这样一块化石,它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全国却只有这么一块。它就是星状迹化石!
7月16日,纵览新闻记者来到河北省地质博物馆二楼矿物岩石厅,看到了这块星状迹化石。化石表面光洁平整,呈现鲜明的黄白色,与深灰色围岩反差明显。化石左上方有一个花朵形状的印记,包含8片长舌状花瓣和1个圆形花蕊。
↑ 河北省地质博物馆内摆放的星状迹化石。(黄雨晗/摄)
河北省地质博物馆展陈部副主任王敏告诉记者,迹化石是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时的活动痕迹及其遗物,脊椎动物的足迹、蠕形动物的爬迹、节肢动物的爬痕等都属于迹化石。而这块保存在河北省地质博物馆内的星状迹化石,是寒武纪时期动物捕食活动的遗迹。“由于它的形状像星星放射光线一样,因此我们称它为‘星状迹化石’。”王敏说。
这块星状迹化石是怎样形成的?王敏介绍,小动物在捕食活动中钻入泥土中的孔管茎,就形成了化石上的圆形“花蕊”;而分散向外的“花瓣”,其实是动物钻向泥土中汲取营养成分后吐出残渣或粪便留下的痕迹。
据了解,这块星状迹化石是20世纪90年代,河北省地质调查院退休专家张永胜同志在地质矿产调查过程中,在保定西部太行山区曲阳县境内灵山沉积盆地的寒武纪石灰岩地层中发现的,珍藏多年。2021年,张永胜将这块化石赠与河北省地质博物馆永久保存。
↑ 河北省地质博物馆。(黄雨晗/摄)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块星状迹化石,它的发现可有着重大的意义。王敏表示,这块星状迹化石能够在水动力条件强烈动荡的寒武纪时期奇迹般地完整保存,可能与它生活在浅海底部沉积淤泥内,近表面部分受波浪冲击影响较小有关。“这是国内首次发现完整的星状迹化石,不仅填补了我国寒武纪无星状迹化石的空白,还为研究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补充了新的证据和材料。”王敏说。
原标题:《纵览原创 | 全国唯一一块星状迹化石,就在咱河北!记录下寒武纪动物捕食活动遗迹》
来源:纵览新闻
作者:黄雨晗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