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寻古探今,共建生态文明”论坛之“化石大熊猫”

发布时间:2024-01-04 作者:
郭建崴
来源:
红网
分享:

编者按:仰望星空,与日月星辰对话;遨游天际,和山川湖海晤谈;俯身大地,同草木虫鱼私语。“探索地质科学奥秘 传播自然资源文化”,2023年7月26日起,红网联合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开设“博学科普站”专题,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与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彰显地博担当、贡献地博力量。

本期迎来的是“寻古探今,共建生态文明”论坛之“化石大熊猫”。让我们跟随郭建崴教授的讲解,一同了解大熊猫的前世今生。

↑ 国际熊猫日学术主题论坛现


在“国际熊猫日”当天,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湖南省自然资源资产学会在省地博报告厅联合举办了“国际熊猫日学术主题论坛”。

以“寻古探今,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熊猫日学术主题论坛”,邀请了长期从事生物研究、生态建设的专家学者,用一场跨越时空的精彩对话,引领大家对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给予关注,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本期作分享的专家是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化石》杂志社主编郭建崴。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化石》杂志社主编郭建崴。


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咱们美丽的长沙和我们庄严肃穆、展品丰富的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我虽然没有亲自去研究大熊猫的化石,但是因为我主编的《化石》杂志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唯一一份关于古生物的科普杂志,所以,我们研究所的很多专家学者,他们研究大熊猫的成果,通过我们的杂志都向公众推广过。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熊猫的前生今世。


 资料图。


我们都知道大熊猫作为一个活物,是在1869年一个叫戴维的法国神父,在四川一个深山老林里发现的,后来这个大熊猫就成了全世界人民心中所爱,我也成为一个爱熊猫之人,知道原来熊猫已经有超过800万年的历史。

那么这段历史要从化石研究说起。最早研究熊猫化石的是一个外国人,名叫克莱佐依,是匈牙利人。

1942年的时候,他在匈牙利的一个距今700多万年前的沼泽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类似于熊的动物牙齿的化石,他对这个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后,就根据它牙齿的生长情况、结构、尺寸等,把它命名为葛氏郊熊猫。也就是从那以后,曾经很长时间葛氏郊熊猫被认为是中国熊猫的祖先。

直到1987年以后,我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邱占祥院士,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研究了发现于中国云南的一批古生物化石,其中就包括在云南发现的古老的熊猫化石,才纠正了这个观点。


 资料图


但在欧洲,还有比这更早发现熊猫的记录。在2012年西班牙一个叫加泰罗尼亚的地区,也是晚中新世的地区,这个地层里发现了另一种结构很像熊猫的这种动物,当时一个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叫Abella,他的团队经过对这个动物的研究,就把它命名为克氏熊猫,克氏这个克就是为了纪念克莱佐依教授。

通过后续的深入研究,现在可以证明这个克氏熊猫并不是我们中国还活着的大熊猫的直系祖先,我们中国熊猫的真正祖先,现在可信的还是云南的这一批材料报道。

1956年到1975年期间,在云南的开远的小龙潭和禄丰的一些地方,发现了一大批哺乳动物的化石,这其中就发现了一些跟熊猫有关系的化石。1987年的时候,又在元谋盆地也发现了类似的化石,经过研究,最后把这些所有的化石综合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就叫禄丰始熊猫。

始熊猫从化石的牙齿结构、还有骨骼形态上都跟我们中国大地上发现的熊猫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比较肯定的是,禄丰始熊猫应该是我们所有中国大熊猫的祖先物种。

邱院士的研究认为,始熊猫介于祖熊和现代的熊猫之间,然后又跟现在的这个熊猫有差异,所以才叫始熊猫,把它定了一个新的属,我们今天的熊猫就叫熊猫属,始熊猫叫始熊猫属,他发现那个牙齿的那个化石就是下图所示的这个东西。


 资料图


从一千多万年前到七八百万年前这段时间,世界上曾经生活着三大类熊猫,当然欧洲那两大类昙花一现后来就灭绝掉了,在我们中国有始熊猫,而且这些化石大多发现在褐煤层以及沼泽沉积地带里面,这就表明它们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接近于沼泽地带,跟今天的大熊猫相比,无论从形态、生活环境、习性上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比如它们大概还不可能以竹子为唯一的食物,但是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对它的牙齿进行研究,发现它已经有一些吃植物的特点,可能已经是从肉食转向了杂食,而且以植物食物为主,当然也会包括一些竹子。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后来熊猫家族到了更新世以后,就出现了小种熊猫也叫熊猫小种,武陵山熊猫,还有巴氏熊猫和现生的熊猫。除了小种熊猫是一个单独的物种以外,我们根据古生物学的研究认为武陵山熊猫和巴氏熊猫、现生大熊猫都是同一个物种,只不过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分属于不同的亚种而已,小种熊猫的体重可能是现代大熊猫的一半,所以才把它叫小种熊猫,但是形态结构上,已经和现在的大熊猫基本上没有差异了。


 资料图


我们的学者根据它的化石判断,小种大熊猫可能已经完全以竹子为食了,而且它在中国分布地域非常非常广,整个南中国地区,古生物化石发现遗址里,多多少少都会有它的遗存,比如像广西的柳城,重庆的巫山,安徽的繁昌等地都有化石记录,那么这张图就是根据繁昌的化石复原的小种熊猫的复原图,它上面那两块化石,就是在繁昌发现它的那个一段颌骨和它的牙齿这个化石,它是生活在距今258万年到180万年之间,这一段就是更新世的早期,那么基本在长江流域一直到华南都有分布,可以说长江流域可能是它的分布的最北界。

从小种大熊猫再往下进化,就出现了令我们湖南人可以骄傲的武陵山熊猫,湖南有好几个地方都发现过,比如保靖等地方。在湖南周边的一些其他省份也发现过,比如广西的笔架山、湖北的郧县、湖北建始,都发现过武陵山熊猫的化石。武陵山熊猫,就比小种熊猫体型要大了很多,但是还是比现生的熊猫略微小一点。


 资料图


而比它更晚一点出现的就是大名鼎鼎巴氏熊猫,巴氏熊猫它的个体比现在的熊猫个体要大,但是它的骨骼结构尤其是牙齿结构,跟现在大熊猫基本一样了。它分布在整个中国的南方,几乎所有的更新世中期的化石遗址里都有它的出现,南边可以到福建的漳平,北边一直到北京的周口店猿人遗址,都有巴氏大熊猫的分布。

今天我们知道大熊猫生活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而且都是在秦岭以南,最北线在秦岭,四川是它的主要的分布区,此外甘肃的南边,岷山南段也有一定的分布。跟历史上的巴氏大熊猫的分布范围一比,要小的很多,这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保护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巴氏大熊猫不仅在我们中国有发现,在越南和缅甸也都发现过巴氏大熊猫,这就是整个大熊猫家族历史上的演进的过程。

按照我们古生物学家的观点来看,熊猫就是经历了始熊猫,然后到小种熊猫,再到熊猫这么一个演变过程,整个演化是从最古老的一千多万年前的这种食肉动物,然后逐渐转移为以植物为主食的动物,然后到更新世以后,从小种大熊猫开始,就基本上以竹子为主食了。

原标题:《博学科普站 | “寻古探今,共建生态文明”论坛之“化石大熊猫”》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845/94/13411732.html



来源:红网

作者:郭建崴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