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猿”来是你 越过41.2万年的相遇

发布时间:2024-07-01 作者:
和轩
来源:
和县县委宣传部
分享:

和县猿人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世纪七十年代被发现,遗址历经三次考古发掘,受到诸多专家的关注。和县猿人遗址里究竟埋藏着怎样的秘密?让我们一探究竟。


和县猿人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共有14件,包括1件完整的头盖骨、2件头骨碎片、1件附带两枚牙齿的下颌骨残段,以及10枚单个牙齿。


在和县博物馆,可以看到和县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复制品及牙齿化石等一系列展品。据博物馆讲解人员介绍,该头盖骨化石形态上具有一系列与周口店直立人相同的形态特征:呈现颅盖低、前额扁塌、眉脊发达、前额与眉脊之间凹陷形成眉脊上沟、枕骨的枕区与项区呈角度转折、头骨最宽处位于颅底、乳突上脊粗壮、有角圆枕、脑膜中动脉后支比前支粗等特征。


作为发掘者的古人类学家黄万坡认为,和县猿人头盖骨总体形态具有一些与北京猿人相似特征,但比北京猿人进步,更接近于爪哇猿人,填补了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地理分布上的空白。


和县文旅体局党组成员、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邢俊介绍,和县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后,专家推断“和县人”生活的时代大体与北京猿人相当或者略晚,晚于蓝田人。最初的年代测定结果是距今30万年前后,而最近一次采用铀系和ESR混合方法进行的年代测定显示,将这个年代向前推到了距今41.2万年。


和县猿人头盖骨化石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绝大部分保存较好。正因此,专家们得以从对该头盖骨化石的分析中获取了更多信息。该头骨粗壮而厚重,眉脊和枕脊比较发达;额骨低平且明显向后倾斜,矢状脊明显,为一男性个体。


颅骨骨缝的愈合程度是推断年龄的重要依据,此颅骨除了左侧蝶顶缝的部分内缝已经愈合外,其余骨缝都未发现有愈合现象,因此推测这件头骨个体应属青年期,约为20岁开外。


“你注意看这里,左右两边有两块凹陷的痕迹,专家推测应该是受过伤。”邢俊指着头盖骨化石(复制品)的顶骨后侧说。


2021年1月8日,《国际骨骼考古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刘武、郭肖聪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克里斯托弗·贝教授合作完成的《关于“和县直立人头骨表面异常痕迹”》的研究论文。


根据该篇论文,两处创伤痕迹位于顶骨后部的矢状缝两侧,左侧痕迹近似四方形,长42毫米、宽28毫米;右侧痕迹近似三角形,长12.5毫米、宽5毫米。痕迹的四周有条带状隆起愈合痕迹,中央区域出现不规则增生的骨性结构。论文作者还通过CT图片分析,排除各种可能导致外板层病变的因素(肿瘤、微量元素缺乏、感染性疾病、骨膜炎),导致创伤的最大可能因素是暴力性头皮拉伤,和县直立人生前被人从身后抓住头发,用力拉扯导致头皮脱落,继而引起头骨外板层受到感染,愈合后留下微创痕迹。此外,还有一种可能为烧伤导致,头骨后部的头发被火点燃,导致头皮及其下面的骨壁感染、硬脑膜下血肿。



来源:和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和轩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和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