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三卷第五册啮齿目I》封面
中国杨氏河狸( Youngofiber sinensis)正型标本(IVPP V793)。最初由杨钟健院士(1955)定为中国大河狸( Trogontherium sinensis),后被周明镇院士和李传夔先生(1978)修订为中国杨氏河狸( Youngofiber sinensis),现收录于本册志书。图片由高伟先生拍摄。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历经10年半磨砺,《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三卷第五册啮齿目I》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面世。回顾历史,2006年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计划,同年年底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起草了“中国各门类化石系统总结与志书编研”的立项申请,2007年4月27日项目正式获批。《中国古脊椎动物志》作为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编撰工作于2007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其《第三卷第五册啮齿目I》的编写则始于2008年7月,时至今日已足10年矣。
本册书为啮齿目(I),包括了2017年以前在中国(台湾省资料暂缺)发现的除鼠超科(Muroidea)外的所有啮齿类动物化石,共计有3个亚目和数个亚目不定的19科161属312种。书中对每个属、种的鉴别特征、产地和层位都由相关编者做了详实的考证和记述。但对科级及以上阶元的安排,由于近年来学术争议颇多,加之分子生物学的飞跃进展,使得在处置上有一定的困难。志书遵从了每位编者在把有关高阶元的研究现状做出全面的评析后,依作者本人的意见来确定其分类位置,因之书中多处出现了“亚目位置不确定”、“啮齿目(分类位置不明)”的阶元安排。这或许与传统的分类方法有所不同,但恰恰展示出当今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本册的撰写者主体为我所古哺乳动物研究室5位年龄在80岁上下的退休老专家,其中主编李传夔研究员撰写了导言和硅藻鼠科,副主编邱铸鼎研究员撰写了山河狸科(部分)、松鼠科和跳鼠科(部分),童永生研究员撰写了斑鼠科-初鼠科-壮鼠科(部分)和梳趾鼠超科(部分),王伴月研究员撰写了山河狸科(部分)、跳鼠科(部分)、梳趾鼠科、戈壁鼠科、圆柱齿鼠科、争胜鼠科和查干鼠科,吴文裕研究员撰写了圆齿鼠科、睡鼠科和始鼠科。此外,还有3位青年研究人员也加入志书队伍,其中李茜研究员撰写了斑鼠科-初鼠科-壮鼠科(部分)和梳趾鼠超科(部分),李强研究员撰写了河狸科,王元副研究员撰写了豪猪科。
本书共545页,附有336幅精美的照片及插图。本书是国内外凡涉及地学、生物学、考古学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有关科研人员及业余古生物爱好者的基础参考书,也可为科普创作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本册志书是在编委会主任邱占祥院士的领导下进行的,编写过程中国内外专家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馆员、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Mary R. Dawson馆员、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Larry J. Flynn教授、德国辛氏博物馆的 Gerhard Storch教授和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王应祥研究员提供了有益的讨论和建议。李萍和司红伟两位女士整理本册书稿,张杰和高伟拍摄标本照片,张文定先生指导司红伟拍摄电镜照片,谢树华先生修理部分标本,王元青、白滨、李强、司红伟制作古近纪和新近纪层位对比表及化石地点分布图。志书项目负责人邓涛研究员、张翼主任和张昭高级工程师周密筹划、尽心工作保障了本册志书的顺利出版。在此,一并对上述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300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