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刊物

李相僖《想太多的人类学家》

发布时间:2020-05-10 作者:
来源:
分享:


李相僖《想太多的人类学家》

(化石网报道)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乔雪阳):5月10日是母亲节。母亲,这个自人类诞生以来便充满爱与付出的身份,在古人类学家李相僖的新书中,更是被赋予了“动物界最难的母亲”之定义。

在这本直译为《与人类的近距离接触》(中译本名为《想太多的人类学家》)的书中,与我们同属东亚文化背景的李相僖还提出:老人帮忙带孩子,虽然如今看起来像是年轻父母们不够“负责”,但在很古老的过去,祖母或外祖母照料孩子,间接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哦!

为了直立行走,人类母亲付出最多

这本书的缘起,是李相僖在加州大学开设的人类学选修课。她语言生动、思路独特的风格,令她的课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之一。《想太多的人类学家》中汇聚了李相僖选修课的精华,通过22个有趣的人类学故事,为读者们科普人类学知识。

本文开头提到的人类母亲之所以成为“动物界最难母亲”,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人类不想停留在动物的阶段,而要向智慧生物迈进。而这一伟大进步的代价,主要由女性来承受了。

对于大多数的动物母亲来说,分娩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跟母鸡下蛋一样。因为大多数动物宝宝的头部都比母体产道窄,所以动物生产时通常不会有太大困难。而人类为了有更大的脑容量,头部却进化得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类选择了两足直立步行,这样便解放了人的上半身,可以灵活地运用双手,胸膈也有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呼吸顺畅后,能更自在地发出声音,久而久之发展出语言。工具与语言的出现,为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但若想平稳地直立步行,骨盆反而要越窄越好,这样双腿才能快速地前后移动。

更大的头部和更窄的骨盆左右夹击,将人类母亲的分娩难度与痛苦提升到了最大。不过,人类分娩的复杂和艰难,意味着母亲很难一个人完成整个过程,这就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对于文明的演进来说,这反而一件好事,因为这注定了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需要他人的协助,而协助也恰恰是社会化的开始。

老年人可能是人类进化史中最早的教育者

老龄化现象在日本、意大利等诸多发达国家很严重。“暮气沉沉”的人口结构,被现代社会视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人类文明的“曙光时期”,却很可能恰恰是那些帮助子女抚育孙辈的老年女性,间接助推了古代人类在符号与艺术表达方面的迅速发展!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与长寿有关的特定基因。这意味着长寿可能是一种进化的结果,但基因的自然选择是非常“势利”的,只会保留对进化有利的基因。在今天,体弱多病的长者需要年轻一辈的照护,久而久之还会引发社会经济问题,更别提生存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了。

既然长寿有“弊端”,人类为什么还要活得久呢?人类又从什么时候开始普遍出现了“老年人(祖父母)”的呢?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祖母假说”,他们认为,老年人能够在繁衍子孙上提供间接帮助。过了更年期的女性(祖母或外祖母)可以照顾家庭里年纪最小的成员,提高后代子嗣的存活率,确保自己的基因被保留下来。这个假说从进化的角度说明了长寿人类出现的契机。

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的寿命到了智人时期(比直立人晚200万年左右)才开始延长,“三代同堂”的生活也渐渐变得普遍。与此同时,在以智人为主角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革命性变化——就在老年人口大幅增加的同时,前所未见的壁画艺术与符号文化也开始蓬勃发展。

艺术与符号可以携带并传递信息。随着艺术与符号的兴起,知识的传播也显得更加重要。李相僖认为,这表明长寿可能推进了知识的传播。在原始社会,知识的来源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相较于两代人共存,三世同堂明显可以汇集并传递更早、更多的知识。

如此说来,老年人可能是人类进化史中最早的教育者,在艺术与符号的诞生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联想到敬老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可见我们历史悠久的文明,影响深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