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毫不吝啬地将诸多宏大的名号赠予青藏高原,称之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或是“地球第三极”。它也的确当之无愧:青藏高原囊括了全世界所有的14座8000米级山峰,绝世独立;它的巨量冰川,为众多大江大河提供了源头活水,滋养了亿兆生灵;它的强势崛起曾经让西进的长江掉头东去,同时激发出东亚季风,让华南的荒原沙漠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相比于它对外围地区的影响,高原本身的变化似乎更加剧烈。而“本是同根生”的惺惺相惜让我们更加好奇,这里的生命是如何踩着环境变化的鼓点,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你手中的这本《山海折叠》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青藏高原是地质活动的产物,大自然的伟力在这里改变了海陆的分布,大陆间的碰撞消亡了古海,地壳的变形与褶皱造出了雄伟的山脉,原来的海底甚至崛起成了雪山之巅,而无数的生命传奇就此被折叠在这部由千万层岩石摞成的时间之书里。
看到这本精品科普图书的出版,我非常欣喜,很赞赏作者用科研的态度做科普的努力。这本书用科学翔实的资料和流畅的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青藏地区两亿年以来由海到陆、从暖湿低地到高冷冰缘的环境变化,以及在这个背景下,它从“史前海怪的领地”“热带动植物的乐园”进而成为“冰期哺乳动物的摇篮”和人类定居地的转换。
作为青藏科考一线的实践者,作者自2009年以来数十次进藏考察,自2015年开始还作为领队在高原各地开展野外工作,并曾作为策展人搜集和整理过很多早期科考史料,因此可以说,青藏科考已经成为他人生阅历的重要部分。所以在介绍古生物知识的同时,作者在书中很巧妙地穿插了不少动人的科考故事和朴素自然的人生感悟,让读者可以一窥不同时代科考队员的工作状态以及他们待人处事的真挚情感。
上图:吴飞翔绘制的藏北渐新世生态环境复原图
他对古生物学的魅力应该会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这可能也是他在书中以“发现化石,发现美”一章作为结尾的缘故吧。
从作者第一次进藏开始,我们就一起在高原上跋涉攀登,那些艰苦卓绝的科考历程、苍凉壮美的天地奇观、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激动人心的化石发现,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有着共同的记忆,而我也希望这样不同寻常的经历,为广大读者认识青藏高原、认识科学、认识古生物,提供生动鲜活的第一手叙述。
上图:考察队2016年在吉隆盆地,前排右4为该书作者,右6为本序作者
就像书中回顾的历次珠峰登山科考和第一次青藏科考一样,作为国家战略任务而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也必将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科学工程。因此,作为这项宏伟工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第一视角记录科考,并把科普图书作为连接科学与社会的纽带,将科学知识和科考精神传播给公众。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相信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讲,我们努力追溯生命伴随高原的生长而演化至今的历程,也是在重述一个事实:在人类出现之前,无数的生命曾在高原轮番登场,而在自然选择的铁律之下,总有一些幸运儿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作为自然界唯一能够回望历史、审视自身、展望未来的物种,我们一定可以在生命的历史里得到启迪,并运用我们的智慧,确保这个和人类命运与共的大自然有一个可预见的、美丽的未来,这就是青藏科考的终极意义。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