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学家

既当科研“探险家”又要做“好导游”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
刘根生
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团队发现的古老多细胞生物化石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朱茂炎有段话尽显科学家的胸襟和担当:成就源自团队的长期努力,尤其是苗兰云博士的坚持。“她手中正在进行的课题,还将有‘好东西’产出。我作为导师,也会继续大力支持她的研究”。苗兰云则说,燕山地区在早期生命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未来几年会继续深入这个课题,寻找更多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记录。


权威人士呼吁:科研领军人是“探险家”也是“好导游”。“探险”是探路、开路、“导游”是指路、带路,两大责任应“一肩挑”。古老的多细胞真核生物“现身”,呈现了生命演化秘密,也呈现了“探险家”“好导游”应有状态。据报道,2016年朱茂炎团队就获得突破性发现:在燕山地区发现15.6亿年前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记录,并由此推断“时间应该更早”。在朱茂炎的支持下,苗兰云博士顶住“长时间没出成果”的压力,终于从大量采样中发现了278枚标本。团队认定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记录可追溯至16.3亿年前,科研成果于去年1月发表于《科学进展》。


勇当科研“探险家”,意味着“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13年不断试错,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越是突破性成果,越需要这种韧劲。2024年度南京市十大科技成果已发布:芯片集成的超导微波频率梳、分子压电体的铁电化学设计、6G无蜂窝广域低空覆盖技术……这十大科技成果中多个为“全球首个”“国际首台”,也尽显“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精神。突破性成果都是“壮丽的探险”,坚持“千磨万击还坚劲”方能抵达“柳暗花明又一村”。


乐当科研“好导游”,意味着助力“探险家”走出新路。2024年,南大杜灵杰团队在全球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投影”。这项全新研究原先不在任何科研项目指南里,却得到了南大物理学院院长王伯根的坚定支持,理由是鼓励科研人员“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重大发现和突破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科研“好导游”好就好在自己有探索经历,既能指引后辈找到新路,又知道怎样帮到关键处,使新探险有新发现。


在科技创新时代,勇于“十年磨一剑”是践行科研长期主义,当“好导游”也是践行科研长期主义。既当“探险家”又做“好导游”,科研事业就能攀上一峰又一峰。全球科研正向“四极”前沿发展,即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科学家既勇当“探险家”,又乐做“好导游”,科研“四极”之路定能惊喜不断。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