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

内蒙古二连盆地发现壮鼠类化石

发布时间:2014-01-10 作者:
来源:
分享:


道氏亚洲鼠的牙齿化石

(化石网/歆塬 编译)壮鼠类(ischyromyids)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啮齿类动物,它分布于古近纪的北极区。此科动物在北美洲古近纪分布广泛,但在亚洲和欧洲却极少发现。北京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LI Qian和MENG Jin博士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报道了他们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地区发现了新的始新世壮鼠类化石,包括伊尔丁曼哈组底部(Irdin Manha Formation)的道氏亚洲鼠(Asiomy dawsoni)和Arshaoto组底部的Ischyromyidae gen. et sp. indet.。新发现的化石包括一些破碎的下颚和面部牙齿,这为研究中始新世亚洲与北美哺乳动物分布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亚洲鼠(Asiomys)在体型大小方面与paramyinesreithroparamyines两个类群都很相似,亚洲鼠的下颚与Paramys delicatus有诸多相似特征。亚洲鼠的牙齿特征也与paramyines相似,但与reithroparamyines有很大差别,因此,研究者基于下颚及面部牙齿特征将亚洲鼠划归于副鼠亚科(Paramyinae)。

亚洲鼠的牙齿与北美中始新世壮鼠类的进化趋势相符合,但它与中始新世的亚洲壮鼠类不同,如Anatoparamys, EosischyromysHulgana,亚洲鼠拥有一个小的下锥,上臼齿有两个后小尖,在dp4上有一个完整的下次脊,而在下部臼齿则有一个短的下次脊。

与亚洲壮鼠类相比,亚洲鼠与北美壮鼠更为相似,因此这或许为中始新世北美与亚洲之间存在哺乳动物交流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化石网/歆塬 编译)


注意:转载请注明来源:化石网/歆塬 编译,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