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

“吃蘑菇的隐翅虫”——热河生物群隐翅虫研究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4-05-10 作者:
来源:
分享:


早白垩世巨须隐翅虫(上)和腹部节间膜“砖墙构造”(下)



现生巨须隐翅虫代表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巨须隐翅虫亚科(Oxyporinae)是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中较为独特且易于辨认的一个类群,包含一个现生属(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和近100个现生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现生巨须隐翅虫具有严格的菌食性,常发现于成熟的伞菌目、牛肝菌目和多孔菌目等菌类的子实体下。巨须隐翅虫化石十分稀少,中生代仅有1种报道,发现于我国辽宁北票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中,并归入现生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阳博士研究生和黄迪颖研究员在内蒙古宁城县柳条沟和辽宁北票黄半吉沟下白垩统义县组(距今约1.25亿年)地层中发现了两种形态各异的巨须隐翅虫亚科昆虫(图1)。通过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包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两类隐翅虫与唯一现生属Oxyporus在较多重要形态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区别,因而建立了两新属两新种:Protoxyporus grandis Cai & Huang, 2014(巨大原巨须隐翅虫)和Cretoxyporus extraneus Cai & Huang, 2014(奇异白垩巨须隐翅虫)。与现生巨须隐翅虫属相比,前者具有较多原始特征,例如后足基节间具突起、中足基节分开较窄且后胸腹板突出不明显和头部具眶下脊;而后者在整个体型上十分接近现生巨须隐翅虫属,但其具有明显的眶下脊。现生的巨须隐翅虫都以高等真菌为食(图2);而在早白垩世时期高等的菌类已经分化,因此推测新发现的两类巨须隐翅虫也可能取食高等菌类。另外,两个新属加上先前巨须隐翅虫属在同一地层的发现揭示了中生代巨须隐翅虫亚科昆虫的种类多样性,同时暗示了巨须隐翅虫亚科的演化历史较之前所认识的更为复杂。

该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著名昆虫学杂志Systematic Entomology。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Chenyang Cai, Diying Huang (2014) Diverse oxyporine rove beetle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Systematic Entomology, DOI: 10.1111/syen.12069.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