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猛龙是一种小型有羽兽脚亚目恐龙
首个始祖鸟化石发现于1861年
鸡是恐龙的远亲
被控制发育的鸡的胚胎、被改变的鸡胚胎以及鳄鱼胚胎。
鸟类喙部形态大小不一
(化石网报道)据新浪科技(彬彬):鸡长出“恐龙嘴”,而不是喙,你会相信吗?这种听起来不可思议的稀奇事,不仅仅是真事,而且还是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科学家的重要研究成果。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科学家通过实验,让鸡的胚胎长出了奇特的“恐龙嘴”结构。不过,鉴于伦理等方面原因,科学家尚未计划孵化真正的“恐龙鸡”。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进化》杂志之上。
一般认为,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上地球。这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导致大量物种灭绝,其中包括几乎所有的恐龙物种。个别恐龙物种幸运地逃过了这次大灾难,并通过进化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就是我们如今所认识的鸟类。
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这一观点从19世纪起开始出现,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早期鸟类始祖鸟的化石。根据化石来看,它有翅膀和羽毛,看起来也有些像恐龙。化石年代越新,看起来越像鸟类。但是,这些早期的鸟类看起来与现代的鸟类并不相同,特别是它们没有喙部,而是长有“猪嘴”结构,与它们的恐龙祖先很像。
为了弄清楚这一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科学决定开展相关实验,他们通过分子处理技术,复制了鸡的喙部生长过程,从而让鸡的胚胎长出了“恐龙嘴”和上腭,这与迅猛龙等小型有羽恐龙很相似。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进化》杂志之上。
其实,科学家们的本意是研究鸟类喙部是如何进化的,因为在鸟类解剖学上喙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位。喙部也是鸟类能够生存下来的重要功臣。鸟类的栖息环境异常复杂,许多鸟类必须依靠特殊的喙部才能够生存。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耶鲁大学科学家巴尔特-安简-布拉尔和哈佛大学科学家阿拉特-阿布扎诺夫表示,他们本来并不是想培育“恐龙鸡”。“只要你在研究一个重要的进化变化过程,你希望了解的是其中的内在机制。”
布拉尔解释说,鸟类的喙部多种多样,但喙部究竟是怎样进化的,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我希望了解喙部的结构、功能,以及这一重要的进化转变究竟是何时发生的,从一个普通的脊椎动物的‘猪嘴’进化为鸟类的这一独特结构。”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变化过程,研究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对鸡和其它许多动物胚胎中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类研究。他们观测了老鼠、鸸鹋、鳄鱼、蜥蜴、海龟等动物的胚胎。研究人员发现,鸟类拥有一组独特的关于面部生长的基因,而这种基因正是其它没有喙部的动物所没有的。当他们试图重组这些基因时,喙部结构会复原至其祖先的结构状态。此外,上腭骨也是如此情形。
布拉尔团队将这些特殊基因中可能用于生长喙部的蛋白质分离出来,然而再利用抑制剂对其进行抑制。布拉尔解释说,“通过对这些早期蛋白质施加影响,你真的可以改变基因表达。”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迈克尔-本顿认为,此项研究表明,喙部与“猪嘴”进化不同,是因为采用了一组完全不同的基因。从“猪嘴”结构到喙部结构的变化,发生于鸟类的进化过程中,大约是在始祖鸟之后的4000万年到5000万年之间。
不过,布拉尔目前还没有计划去孵化出真正的“恐龙鸡”,或是出于伦理等方面的制约。但是,布拉尔认为,孵化出的“恐龙鸡”肯定能够很好地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