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给出小行星撞击地球并由此毁灭恐龙的明确时间轴
(化石网报道)据cnBeta:外媒报道,一项由海洋地球物理学家Sean P. S. Gulick领导的研究给出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并由此毁灭地球上恐龙的明确时间轴。这一事件是白垩纪的结束,然后很快就是新生代的结束。据了解,这次研究的信息来自墨西哥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该科研团队对由国际海洋发现计划(IODP)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364号探险队发现的岩芯进行了研究。这些岩心显示了希克苏鲁伯峰环的白垩系-古近系(K-Pg)边界剖面。
通过对这些岩芯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对撞击事件的新解释。研究显示,在最初撞击后的几分钟内火山口的顶峰就形成了,同时还被熔化的岩石覆盖。基底岩石则在撞击后几分钟内就液化了从而被迫向上和向外形成了一圈山丘。几十分钟后,山顶环带被约40米的角砾化冲击熔化岩石覆盖,各种各样的碎片同时被炸开。
由于这片地区的土地最初被浅水覆盖,所以一旦发生撞击后,这一地区所有的水都被炸向外边。大约30分钟后,再次出现的水达到了撞击点。有证据表明,撞击发生几个小时后,由此产生的海啸海水就又回来了。
于是附近地区的任何恐龙在撞击后都很快灭绝。在此之前,人们认为撞击后形成的羽状物质最有可能导致世界范围内大量生命的丧失尤其是恐龙。研究称,撞击发生后不久,受冲击的沉积岩和结晶岩被弹道抛射和/或在由蒸发物质、熔体和固体颗粒组成的撞击羽流中运输而出土。
另外,这项研究还为全球变冷假说提供了额外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表明撞击后的非线性脱气的证据--他们甚至还提出硫酸盐气溶胶的量(可能)被低估了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