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泥河湾盆地东南缘的下马碑遗址内发现4万年前早期人类使用颜料的证据
(化石网整理)据新华社石家庄3月15日电(记者 高博):在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河北泥河湾盆地,其东南缘的下马碑遗址内,发现早期人类使用颜料证据。
“我们发现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颜料加工与细小石器镶嵌使用的证据,生动再现了4万年前东亚人类的生活场景。”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王法岗,近日通报了泥河湾考古的最新进展。
位于冀西北的泥河湾盆地是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和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1921年,阳原县泥河湾村天主教堂法国神父文森特报告在村附近发现古动物化石。一百年来,地质、考古学者纷纷前来考察研究,逐渐揭开泥河湾神秘的面纱,使之享誉海内外。
下马碑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三关村东,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王法岗介绍,该遗址堆积厚度290厘米,考古发现第6层堆积中有赤铁矿残迹、火塘及其周边散落的石器、骨器及动物化石碎片等,测年显示该地层年代距今4.1万至3.9万年。
根据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分析,确认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发现较大的研磨盘、研磨球以及赤铁矿碎块,部分赤铁矿石表面发现摩擦痕迹,推测为加工赤铁矿颜料的现场。
出土石器以砸击而成的细长形小型石器为主,部分细小石器表面发现骨柄残留和线性排布的植物纤维残留,推测是古人类通过装柄、镶嵌制作的复合工具,被用来钻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及动物软组织等。
“结合野外发掘过程中对遗物、遗迹分布情况的记录,可以清晰地看到赤铁矿加工区位于下马碑遗址西北角,向东有火塘,火塘的灰烬溢出,周边散落石器。这些石器按功能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如此便可以勾勒出4万年前古人类‘围炉而息、磨石取彩、嵌石为刃、分享猎物’的鲜活生活图景。”王法岗说。
通过颜料使用、艺术创作与复合工具等“现代行为要素”追溯早期现代人群的形成、扩散、交流与“行为现代性”的发端与演变,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缺乏这类考古遗存,被作为现代人群在东亚形成的时间晚于旧大陆西部的推论基础。
下马碑遗址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3年开始开展系统发掘,此后该院又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对其进行国际性、跨平台、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业内专家认为,下马碑遗址的此次发现揭示了早期东亚现代人复杂的文化演进与交流过程,对于解读东亚及世界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距今4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和早期现代人群形成、扩散与行为现代化的关键节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石霞说,“此次对下马碑遗址所蕴含的人类行为信息的解析,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华北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行为的变革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