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

周口店鸟类化石的再研究显示渡鸦与远古人类共存

发布时间:2023-09-12 作者:
托马斯 李志恒
来源: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官网
分享:

通体黑色的渡鸦作为智慧鸟类的形象代表已经融入人类的艺术、文学和生活中。北方渡鸦,又称普通渡鸦,是世界上最大的鸣禽(雀形目鸟类),体重高达1.5公斤,翼展也超过1米。它们以腐肉、水果、种子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为食。作为留鸟的渡鸦常见于欧洲北部、北美和亚洲。 


在今天的北京乃至全中国已经看不到渡鸦的踪影,但在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鸟类化石进行的再研究显示渡鸦曾与北京的远古人类同时生活在这里。这项研究的渡鸦化石来自于多年前对周口店龙骨山第三地点洞穴遗址的挖掘工作。这里出土了更新世的数千件鸟类和哺乳动物零散骨骼化石,其中还包括中国早期人类的第一批化石,特别是“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等。近期,研究人员在这批化石中鉴定出了更新世的渡鸦化石,这有助于把渡鸦与人类之间的共存关系追溯到东亚史前时期。 


周口店龙骨山3号洞穴发现的渡鸦肱骨和胫跗骨化石(Stidham 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对周口店渡鸦化石的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鸟类学杂志》。早在三十年前,这些鸦科化石就已经被发现,其中的灭绝物种被命名为房山鸦(Corvus fangshannus)。然而,早期研究并未把这些化石与现存的乌鸦种类进行广泛的比较。在本次分析中,研究人员将这些化石与现存鸦属的骨骼以及来自欧亚大陆的灭绝化石物种进行了仔细比较,确定了化石中存在的鸦属共有的形态特征,以及其他特定的、可以将其鉴定为北方渡鸦的解剖学特征。 


这项研究工作建立在古脊椎所托马斯博士和李志恒博士两年前对大连骆驼山洞穴遗址鸟类化石的研究基础上,骆驼山洞穴遗址处在渡鸦目前分布的地理范围以南,距今大约50万年。而周口店龙骨山3号洞穴出土的化石距今约有十万年,这里已有的哺乳动物化石表明北京当时气候较为温暖。相比之下,与大连渡鸦化石的共存动物显示出适应干冷气候的特征,这些发现表明北方渡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马斯博士解释说:气候和环境变化并不是影响鸟类分布的唯一因素。龙骨山的洞穴遗址化石展示了一百万年前的北京,生活着大象、犀牛和灭绝的马等大型哺乳动物,它们为鬣狗、熊、乌鸦等共存的食肉动物和古人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随着更新世末期大型哺乳动物的消亡,与其伴生的食腐动物包括渡鸦也随之消失。通过研究全球气候的演化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影响鸟类生存的关键因素,以及鸟类如何在长时间尺度下对气候变化做出反应,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上的鸟类及其他生物。 


面对自然博物馆中充满了泥土气息的展品,人们往往认为这些展品对科学和社会的贡献已经完成,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因为这些标本以及新的发现还在经历不同研究者的审视,并在培养公众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上发挥持续的作用。像北京猿人遗址以及它所包含的独特的人类和动物化石,是我国无可替代的宝藏。如何用新的眼光看待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标本,并将其与最新的科学数据和方法相结合,可以为当今世界持续发生的气候、环境问题提供相应的保护策略。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336-023-02103-6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官网

作者:托马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李志恒(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编辑:诸鹏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