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

氧同位素角度下的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3-25 作者: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官网
分享:

近日,我校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邹灏教授以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际地球科学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影响因子12.1)上发表了题为《An oxygen isotope perspective on the break-up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的学术论文。共同作者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院士、澳大利亚西澳大学Pirajno Franco教授和我校曹华文副研究员、博士生黄长成等。


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是重要的全球性事件,对新元古代海洋和大气圈氧化、多细胞生物大爆发等一系列地球系统剧变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Rodinia超大陆的重建模型和裂解动力学机制仍存在争议。地球上具有显著低于正常地幔岩浆δ18O值(δ18O<5.3 ± 0.6‰)的岩浆岩是比较罕见的一种岩石,最有利于低δ18O岩浆发育的大地构造环境是裂谷构造带。因此,开展新元古代中期低δ18O岩浆岩研究对厘定Rodinia超大陆的重建模型和裂解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本文收集了全球已发表的13,500个锆石的氧同位素数据(图1),为探讨Rodinia超大陆的重建模型和裂解动力学机制提供锆石氧同位素证据。在对比了以华南为主的新元古代中期低δ18O岩浆的主微量元素组成以及锆石Hf、O同位素后,取得了以下创新性认识:


1)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中期低δ18O岩浆岩与上地壳物质的多次大规模重熔有关。


2)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期的低δ18O岩浆主要发育于大陆裂谷伸展构造中,由浅层岩石在高温条件下和地表水发生氧同位素交换而形成。


3)低δ18O岩浆岩带可作为重建超大陆模型的重要标志。随着地球上发现的低δ18O 岩浆岩的增多,将为Rodinia超大陆的重建模型提供更准确的限定证据。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2129)、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3NSFJQ0162)、成都理工大学珠峰科学研究计划联合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24.104736 



据悉,《Earth-Science Reviews》是地球科学领域公认的国际学界顶级期刊,主要报道地球科学领域具有全球尺度/视野的前沿性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综述。《Earth-Science Reviews》最新的Impact Factor12.1,CiteScore20。


原标题:《我校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邹灏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地学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研究成果》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官网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