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带刺疑源类化石具有多样性高、分布广泛的特点,不仅是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工具,更是为研究早期真核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材料。其中一些具有多细胞发育过程的大型带刺疑源类曾被解释为动物休眠胚胎。
我国贵州的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也保存了丰富的带刺疑源类化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前人的研究工作描述了大量大型带刺疑源类(直径在200微米以上),为理解瓮安生物群的化石组合面貌和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证据。然而,瓮安地区的埃迪卡拉纪中小型带刺疑源类化石(直径在100微米以下为小型疑源类,直接在100~200微米之间为中型带刺疑源类)由于埋藏偏差或者不易被发现等原因,使得已报道的多样性和丰度都远低于同期的大型带刺疑源类。
↑ 瓮安生物群中的部分小型带刺疑源类Tanarium conoideum
↑ 瓮安生物群中的部分小型带刺疑源类Mengeosphaera minima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生吴俊贤在研究员殷宗军的指导下,观察了500多张瓮安黑色磷块岩薄片,发现了大量中小型带刺疑源类化石标本。这些新发现的疑源类化石有助于理解瓮安生物群带刺疑源类组合面貌,同时也增加了瓮安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与三峡地区陡山沱组以及其他地区(如澳大利亚埃迪卡拉系Pertatataka组)生物地层对比的可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古生物学会旗舰期刊《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
经鉴定,研究新发现的小型疑源类化石共4属6种:Tanarium conoideum Kolosova, 1991, emend. Moczydłowska et al., 1993、Tanarium elegans Liu et al., 2014、Mengeosphaera membranifera Shang, Liu, and Moczydłowska, 2019、Mengeosphaera minima Liu et al., 2014、Estrella recta Liu and Moczydłowska, 2019、 Variomargosphaeridium gracile Xiao et al., 2014,中型带刺疑源类两类:Tanarium tuberosum Moczydłowska, Vidal, and Rudavskaya, 1993, emend. Moczydłowska, 2015、Weissiella cf. W. grandistella Vorob’eva, Sergeev, and Knoll, 2009, emend. Liu and Moczydłowska, 2019。
↑ 瓮安生物群中的部分小型带刺疑源类Mengeosphaera membranifera
↑ 瓮安生物群中的部分小型带刺疑源类Estrella recta
其中小型带刺疑源类的3属4种(Tanarium elegans、Mengeosphaera membranifera、M. minima、Estrella recta)和中型带刺疑源类Tanarium tuberosum在瓮安地区属首次发现。
南古生物所特别研究助理孙玮辰、研究员朱茂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刘鹏举、副研究员尚晓冬等参与了本次研究。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和重点基金的资助。
论文信息:Junxian Wu,Weichen Sun,Xiaodong Shang,Pengju Liu,Maoyan Zhu,Zongjun Yin*. New materials of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from the Ediacaran Weng’an Biota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page 1 of 23,https://doi.org/10.1017/jpa.2024.16.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官网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