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

辽西白垩纪恐龙牙齿化石有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4-12-11 作者:
谭硕
来源:
辽宁日报
分享:

伴随我省冬季文旅的火热,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迎来了许多喜爱古生物的观众。该馆的许多恐龙化石展品尤为受到人们的喜爱。辽宁作为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地质历史和古生物化石最古老的地区,这里曾生活着60多种恐龙。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古生物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对辽宁地区恐龙化石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新近,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殷亚磊博士课题组在辽西白垩纪中期孙家湾组恐龙牙齿化石的研究中,发现了产自辽西北票市凉水河乡双庙村孙家湾组4枚恐龙牙齿化石,经细致的形态特征分析,其中1枚为暴龙超科恐龙牙齿,这是孙家湾组的第一个兽脚类恐龙的化石记录,意味着肉食性恐龙曾在此生活。这丰富了人们对辽西白垩纪中期孙家湾组恐龙生物群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从暴龙超科恐龙牙齿探寻生命奥秘



殷亚磊介绍,孙家湾组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的阜新-义县盆地。由于白垩纪中期全球的恐龙化石稀少,因此其是一个重要的白垩纪中期含恐龙化石地层。过去二十余年里,该组地层先后报告了3种恐龙化石,分别为:甲龙类的本溪克氏龙、鸭嘴龙超科的吉氏双庙龙以及巨龙形类的维氏北方龙,但目前尚无确切的兽脚类恐龙的报道。


这4枚恐龙牙齿是2007年沈阳师范大学科考队进行辽宁省化石调查时在裸露于地表的孙家湾组地层中发现的。此次,课题组通过显微镜观察、3D超景深显微镜拍照等方式,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共计识别出三种类型,包括1枚暴龙超科恐龙牙齿、1枚巨龙形类恐龙牙齿和2枚鸭嘴龙超科恐龙牙齿。其中,巨龙形类恐龙牙齿暂时归入维氏北方龙,而鸭嘴龙超科恐龙牙齿与该组已发现的吉氏双庙龙牙齿存在差异。因此,这些发现将辽西孙家湾组的恐龙种类从3种提升到5种。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暴龙超科恐龙牙齿的发现。“虽然只有牙冠的基部被保留了下来,但暴龙超科恐龙牙齿是这一类恐龙在此的第一个记录。“该项研究一方面证明了该地白垩纪中期有肉食性恐龙,并且可能为一大型肉食性恐龙;另一方面,从全球来看,白垩纪中期的暴龙超科恐龙牙齿目前比较少见。因此,这一研究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殷亚磊说。


白垩纪时期是指距今1.45亿年到6600万年的这一时间段。这一时期,地球大陆仍然由恐龙统治,同期,恐龙也演化出了新的种类,如霸王龙、鸭嘴龙和角龙。此外,这一时期还演化出了各种鸟类,形态与现代的鸟类类似。到了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75%的生物都灭绝了。恐龙时代就此落幕。化石,是生物有机体死后留下的遗迹,却为我们认知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打开了新的大门。


牙齿化石虽小,却蕴藏着很大的学问。殷亚磊介绍,恐龙的牙齿一生会不停地换新,以始终保持健康、可用的状态。首先从古生物的食性角度去考虑,从恐龙牙齿上是可以判断出恐龙的主要食性的。其次从古生物学分类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新的恐龙牙齿跟已有的恐龙不一样(但不能保证它是新物种),可以说明这一地区它存在过一种跟原来不一样的新的恐龙类型,证明了这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对此,殷亚磊解释道,“我们此次发现的暴龙超科恐龙牙齿就是这种情况。”


辽宁——我国地质历史和古生物化石最古老的地区 60多种恐龙曾生活在此

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漫长演变,我们生活的地球至今没有“停歇”。古生物化石便是地球地质演化进程中的产物之一。辽宁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地质历史和古生物化石最古老的地区,其最早的岩石记录距今已38亿年,最早的古生物记录也可追溯到距今25亿年鞍山群的原始藻类化石。而地球上的原始海洋中出现最早的生命——蓝藻和细菌也在据今约38亿年。


辽宁,自生命出现以来,一直是较为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地方。迄今在辽宁发现的化石近30个门类、1万余种,包括海生无脊椎动物、陆生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包括孢粉)等,其化石发现总量居我国之首。它们揭示了辽宁在近30亿年的漫长地质时期的变迁。


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珍品化石”展厅,包括赫氏近鸟龙、巨齿兽、赵氏翔龙、沈师鸟、大平房鸟、辽龟、辽宁古果、中华古果以及39个幼年个体在一起的“鹦鹉嘴龙幼儿园”等世界级化石珍品,让观众一饱眼福并惊赞它们的科学意义。


“辽宁的古生物演化和发展是全球生命演化和发展在东亚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殷亚磊介绍说。这里经历过太古宙鞍山群原核生物阶段、元古宙真核生物及多细胞后生生物孕育的时代,以及寒武纪一奥陶纪生物群的繁荣和晚古生代本溪生物群的接续等海生生物稳定发展阶段,也经历了自中生代以来陆生生物群的繁荣发展,阜新生物群、抚顺生物群等晚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群的后续演化,以及第四纪哺乳动物与古人类的繁荣。


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内,举世瞩目的热河生物群和燕辽生物群的珍稀化石陈列其中。从迄今最早的花化石—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迄今最早带毛发的似哺乳动物—巨齿兽,到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迄今辽宁最大的恐龙—辽宁巨龙……这些珍贵的化石为解决许多涉及全球生命演化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特别是迄今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和迄今最原始的具毛发的哺乳动物巨齿兽的发现,为全球鸟类起源和哺乳动物起源等研究作出突出贡献。在辽西最早发现的保存有原始羽毛的兽脚类恐龙中华鸟龙,以及带羽毛兽脚类原始祖鸟龙和尾羽龙等的发现均为鸟类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提供了重要证据。


走进古生物世界 以科普传递科学之美

如今,许多学生走进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探寻着古生物的奥秘。在殷亚磊看来,科普对于古生物学非常重要。对于每一位喜爱古生物的爱好者,特别是学生群体,这里可以收获更多。


“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获得科学思维,一个是发现科学之美。”殷亚磊说,“科学思维之中蕴藏着科学方法、科学知识。而在微观层面,显微镜下的化石也别样精彩。科学之美值得被更多关注。你很难想象到,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地球上,曾经有通体绿色的‘树’。科学,是可以打开人们的想象力。”


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一楼的辽宁大型恐龙展厅,辽宁巨龙、中国暴龙等多个高大的恐龙骨架展示在中央。这些修复后的古生物向世人展示着亿万年前的地球和当时的生命样貌。殷亚磊介绍说到,如果足够幸运,我们或许会挖掘一副完整的恐龙骨架。但大多数时候,化石是零散的,需要通过科学知识进行组装。“我们会思考复原的恐龙属于什么种类,并通过局部的大小来估算恐龙整体的大小,通过牙齿的类型来判断生物的食性。并且越来越多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恐龙复原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此次暴龙超科恐龙牙齿的研究也是一样。同时,未来更多新的研究方法或许能够进一步确认或否定我们当前的认知。“而只有在这样的思考方式下,科学才能不断进步。”


辽宁古果化石的发现,不仅让蕴藏其中的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传递出一份独特的科学之美。”殷亚磊解释道,通俗来讲,被子植物就是能开花的植物,因此辽宁古果被人们称为世界上“第一朵花”。如今,我们的地球上拥有着玫瑰、郁金香等各种花,但世界上“第一朵花”就在辽宁这片土地上,其本身就是特别浪漫的事情。


2006年,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孙革教授带领团队开启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建设,最终于2011年建成并开馆。如今,当人们可以走进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通过古生物去探索世界,打开认知世界的新视角,在殷亚磊看来,这本身就是科学之美。“我们相信在辽宁这片土地上,仍有许多关于古生物世界的谜语等待我们解答,我们也一定会全力以赴去找寻新的答案。”殷亚磊说。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