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警局的若干年后,我成了我们侦察组的警长,下面跟着两个助理。一个刚从警校毕业分配在我们组实习,我管他叫小毕。另一个是老蔡跟我工作年限差不多,只是家里的小朋友都上小学了所以精力相对分散。
这天,我们刚破解了一桩用萤石冒充水晶诈骗高中毕业生的的案子,我的系统里又“噔噔噔”地响起来。小毕马上凑过来跟我一起查看,两张化石图片一左一右地弹出来。下面一逐字弹出来一句话:请选择你认为是假冒的化石图片。只见左边的图片里一直蝴蝶跃然于化石上振翅欲飞,那比纸还薄的翅膀和游丝般似的触须居然被完好无所的保留下来。右边的图片第一张图片是一个海百合,十分清晰,脉络都能看清楚。海百合是古老的海生无脊椎动物,身体分为根、茎、冠三部分,因其身形酷似百合而被经常被人们误解为是植物,其实他们和海星和海胆等同属于棘皮动物,目前在大海中仍然还有海百合的存在,它们的形态反映出了无脊椎动物向有脊椎动物演化的过度。左图中海百合化石同时具有细长的和短粗的根茎而且根根分明,大大小小的冠叶错落有致。我和小毕对视了三秒,都很默契地选择了蝴蝶化石为假冒货。系统显示:你选对了。
接下来又弹出来第三张图片,上面是一枚特别大的菊石化石。它们来自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 不同时期的菊石的旋卷呈现出由直变卷的奇妙演化趋势。图中的菊石化石非常紧密的旋在一起,缝合线分明华丽而又复杂,化石外壳的颜色鲜明富有色泽。图片的下方弹出一个空格旁边赫然用红色的字写着一个“亿”字。这时候老蔡端着泡茶的水壶走进来了,他一看到这个化石摆件就问道:“这不是在那个食品安全局局长办公室看到的海螺工艺品吗,这玩意能值上亿吗?没可能的。”我瞄了他一眼缓缓说到:“海螺是锥状的,是三维的盘卷。菊石是“平旋壳”,而且菊石有体管的用来连接各个房室调节浮力,它们的运动方式为喷水后退式浮动。而海螺的体管更像是一个旋转的滑梯,海螺只能在水底爬行。生物学家把他们分在不同的纲目下。更重要的,菊石已经在白垩纪末期随恐龙一起销声匿迹了。从这张图片菊石的卷曲程度上看,它应该是形成于石炭纪和二叠纪的棱菊石,距今至少有2.5-3.5亿年了。”我的话音刚落,只看见图片下方弹出来一句话:你说对了。
还没有等我高兴一下,又一张图片弹了出来。这一张图片里整齐地摆放着几块不同部位的化石。图下方弹出来一行字显示道:海蜥蜴化石来源于…….“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海鬣蜥。“我若有所思地说道:“它是仅出没在科隆群岛的特有物种,属于史前爬行生物,是目前唯一一种在海洋中觅食的蜥蜴。这块化石显示出的头骨足有1米多,短而宽的口器和像虎鲸一样的巨大圆锥形牙齿,这表明它曾经是海洋“顶级杀手““。这时小毕已经反应敏捷地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中找到了关于这块化石的资料:这是古生物学家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发现的距今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的一种海蜥蜴化石,它的身长达到9米,在恐龙统治陆地时,这种巨型海鬣蜥证主宰着海洋。这篇文章刊登在《白垩纪研究》。答案最终锁定在摩洛哥,我把正确答案输入了电脑空格。弹出来的信息显示:你又对了。
然而,我的心情却沉重起来,因为此刻化石的种类已经越来越稀少珍贵,如若真如系统所提供的线索那样,那么这次的案件就涉及到了境外。这种案件的侦察破获的难度非常高。就在我的心提到嗓子眼时,一张图片伴随着炸弹似的字眼“世界首个“弹了出来。这是一个盔甲鱼类化石,而我国分盔甲鱼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1913年,只是化石都只由软骨和零散鳞片的残片组成。直到2022年“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种首次出现吗盔甲鱼身体全貌,但是仍然缺失尾鳍部分。此次在广西发现的化石,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揭开了盔甲鱼尾巴的神秘面纱。这块化石距今由4.1亿年,甲鱼长约10厘米,身体和头甲长均约5厘米。全身覆盖细小的菱形了鳞片,并呈现有规律的鳞列。最神奇的是它的尾鳍有9个手指状分叉,和我国传说《山海经》中对九尾青丘狐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而得名“九尾狐甲鱼”。泥盆纪大量生物群由海洋向陆地登陆,两栖动物出现并逐渐繁荣。此化石中的九尾狐甲鱼尾鳍面积和形状展示出它强大的肌肉控制力,这种高超游泳的能力把九尾狐甲鱼推向陆生动物祖先的高度。我不自主地凑近了一些,并滚动鼠标想放大图片再仔细看看。这时候摄像头突然打开,扫描录入了我的人脸。
“你已进入化石侦破小组”系统提示到,原来我们侦破组经系统评测合格,被拉进另外一个案件协助侦察破化石案。目前,在市场上有人利用大家对化石的热爱,诱骗大家去云南甚至缅北挖掘,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小的威胁。该案件的责任警长竟然是小雷——15年前跟我一起参加湘西化石研学营的兄弟。我啪地一声重重地坐在椅子上。那案件说明的封底是一个张氏三叶虫化石的副膜照片,我看着照片上赫赫印着“密”的红色印章发起呆来……
青少年组 三等奖
《化石警长》( 文学类)
钟磬梵(10岁)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