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噗通,噗通……”它的内腔一次次扩张收缩,水流一次次进进出出,它的行径不可抑制地减缓……减缓……最终在最后一次挣扎后坠入海底细腻的软泥中,再也无法动弹一下。
它扁平的躯体贴在海底,缓慢地移动着,随着腮叶运动的减弱,它的脚步渐渐停下,它最终留在了一处它不得不留下的地方,看着海底的软泥汹涌而来。
软泥被海水冲起又落下,它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覆盖,吞噬,直到被彻底掩埋,最后的呼吸被剥夺,它们向着无尽的深海望去了最后一眼,再沉重地闭上。没有人知晓,时间永远地停滞在了这一刻。
一旁的海百合依旧摇曳,这是所有生命的宿命,它知道。
二
它沉寂在无尽的宁静之中,感受着身体的一点点流逝,被自然逐渐取而代之。它能感受到水土中的矿物质在侵蚀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躯体无可避免地变得坚硬。无法动弹,它好像已经习惯了。周围的软泥不知何时变得越来越牢固,变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它感到惊惧,惊觉渗入的矿物附着在身体里面,在渐渐的……与自己融为一体,把自己取而代之……一切的情感归于沉寂,而这种长久的孤寂将伴随它上亿年。
三
随着新生代第三纪走向结束,第四季的接踵而至,构造运动持续不断,气候冷暖交错复杂。
这天天气如常,第一个南方古猿站起了身子,没有任何生物反应过来,像一粒石子落入平静的湖面,一个未知故事的序幕被悄然拉起……
直立人看着闪电在山丛中辟出的火光,那炽热的气息仿佛要将世间一切毁灭,不知是谁,面对未知的恐惧,在恍惚中,前进了一步。这一步,千万里……
“喀哒,喀哒……”智人在摆弄着手上不知名的石头,它们摩擦产生的星火短暂地闪烁着,他显然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很快他便明白,他拥有了自然的力量……
四
“自然尚有广阔等待探索”
他在沙漠里行走,黄沙漫天,窒息般的灼热感环绕着他,喘不过气。突然,他的脚踢到一块硬物,将他绊倒。黄沙中裸露出一块石头,仿佛受到召唤般,他捡起,上面附着了一些纹路。“是贝壳。”他笃定,他又望向漫天黄沙,只留下无尽疑惑与愁思。
中世纪的迷雾笼罩大地,这是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时代。他走在夜里的小巷里,耳边依旧是教廷的福音歌曲,书上说的“大洪水”貌似能解决陆地石头上拥有海洋生物遗体这个怪事,可冥冥之中有声音告诉他,事实并非如此。
五
“生命,一部未经授权的传记。”
随着化石的发现,研究,人类对自我,自然,地球,宇宙渐渐了解。好奇心,求知欲点燃了人类的心,让人类未曾止步。
1910年,人们于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了腊玛古猿化石,这是一个上颌骨破片,他们从未有过对自己如此深刻的认识。恍惚间,他们好像看见了自己。
沃尔科特发现了布尔吉斯页岩中保存完好的化石,它们在亿万年前被汹涌的泥石流掩埋,就好像一朵飘在书页中被书本突然合起夹住的花朵,永远停留在那一瞬间。这些化石的发现开启了生物学一个一个又一个“门”。来自古生代的悠扬的乐鸣传到了现在,它们再次睁眼望向世界。
1956年,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考古学家在一块古石之上,发现了一个个古藻类的生存痕迹,20亿年前的真相浮出水面。
理论被一次次创立,修改,完善。
六
“生命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以不可阻挡但可以预测的方式,朝更好的方向前进。”
它的呼吸微弱而细长,在半梦半醒中上亿年不过一眨眼,是微弱的光芒把它唤醒,光芒愈加强烈……好亮,深海没有光,灰岩里也没有。它已经习惯了。可声音又把它唤醒,“是三叶虫!三叶虫!”它终于睁开眼睛,刺眼的光芒灼烧它的眼睛。这一眼,穿过的是上亿年的时光,是沧海桑田陆地变迁,是骨骼被矿物质一点点替换取代,是一个个种族诞生,兴盛,衰落的全过程。它曾目睹自己被海底泥沙掩埋,现在,它又目睹自己从砂岩中被捡起,抹去尘土,露出一部分身型。“它已经死了五亿年了。”“不,也许它还活着!”它听到有人说。
七
“生命大多没有留下痕迹,来去匆匆。”
自然轮回,演化永不停歇。生命出生,死亡终究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从第一抹蓝细菌开始释放氧气,漫长的故事开始被徐徐道来,这个故事不知道会延伸到何方,只留下一个望向未来的眼神。远古的记忆留存在无人知晓其深度的地底里,一块块贮存生命的石头中,成为探寻自然,寻找根源的线索,更是人类自我证明的必由路径。
我们踏上这条路,感受亿年前的心脏的搏动,倾听亿年前生物的呼吸,绵长而有力……生命将会驶向何方?没有人能够解答。我们是否能留下足迹?没有人知道答案。前路尚有重重迷雾,满地荆棘,但更拥有无限的可能。对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地前行,继续我们的事业,才能在一次次追寻中,探清过去,确认现在,进而把这个故事谱写下去,再在其中留下一笔属于我们的痕迹。或许有一天,当我们成为了漫漫演化路上的一小段风景,也会有人沿着这条路走回来,找到我们,他们发现我们时的情感也必定如我们发现前人般激动。你也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对吗?
青少年组 三等奖
《寻》( 文学类)
胡艺(17岁)贵州省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