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亚洲德氏猴头骨化石(化石网配图)
(化石网)据湖南日报(朱章安 谭珍利 周巍)1月10日至15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等4位科学家,来到衡东县岭茶地区,对人类和猴子的远古近亲“亚洲德氏猴”化石岩层进行再次挖掘和研究。倪喜军介绍,经过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和系统发育分析,明确了亚洲德氏猴是始镜猴类中最原始的类型,为探索真灵长类动物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在衡东,科学家们再次对亚洲德氏猴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复原,由此提出了真灵长类共同祖先可能是日行性(在白天活动)动物的假说,对真灵长类夜行性祖先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
1938年,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杨钟键院士在衡东岭茶发现我国最早的“衡阳原古马”化石,后经几代地质学家70余年研究,把岭茶地区的始新统地层在中国区域地层表中定为“岭茶阶”,生物群定为“岭茶生物群”。“岭茶生物群”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亚洲德氏猴,距今约5500万年。亚洲德氏猴是倪喜军等3位科学家进行研究后,于2004年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中国始新世早期真灵长类动物头骨化石》提出并命名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北美、北欧发现过德氏猴。
岭茶亚洲德氏猴被认为是最早的真灵长类,是人类最早的远古近亲。真灵长类动物包括狐猴类、懒猴类、眼镜猴类、猿类及人类,长期以来,因缺乏可靠的真灵长类化石证据,它的起源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难解之谜。嘴巴缩短,眼睛增大,双目汇聚——一块出自衡东的真灵长类头骨化石,为人类和猴子找到了世界上最原始远古近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