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至19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省历史学会、资阳人书社联合主办的“资阳人与中华文明溯源研讨会”在四川资阳市召开。研讨会上,由李治刿总策划、刘胜俊总编撰的著作《中华资阳人》进行了首发。
(化石网)据新华网(周相吉)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单一的,应是多元的。如果离开古巴蜀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将很难说清楚。日前,来自国内史学、考古界的权威专家们认为,距今有4万年历史的四川“资阳人”,不应被隐没在历史长河中,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新源泉。
18日至19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省历史学会、资阳人书社联合主办的“资阳人与中华文明溯源研讨会”在四川资阳市召开。研讨会上,由李治刿总策划、刘胜俊总编撰的著作《中华资阳人》进行了首发。
1951年,四川资阳九曲河畔发现人类头骨化石,考古界命名为“资阳人”。经鉴定,“资阳人”为4万年前左右的人类化石。据专家介绍,伴随“资阳人”出土的大批石器、骨器,特别是骨针、穿孔石珠等文物,告诉人们“资阳人”在4万年前始创了热食文化、制衣文化、妆饰文化等,开创出人类最早的一块文明领域之一。
18日至19日,在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省历史学会、资阳人书社联合主办的“资阳人与中华文明溯源研讨会”上,“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负责人之一李伯谦说,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标准需要再认识,四川“资阳人”的历史地位需要重新定位。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认为,“资阳人”在中华文明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传统说法为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一带。但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中华文明的起源不应该是单一的。
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宫长为说,“资阳人”不仅是中国发现的唯一早期真人类型,也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的真人类化石,更是南方人类的代表,而且还是中国古人类发现中的唯一的女性。“中华文明探源不能忽略古巴蜀文明,而‘资阳人’系列的发现,在历史、考古上构成了古巴蜀文明的完整体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考古专家胡昌钰告诉记者,资阳西接川西平原,浅丘间沱江蜿蜒流过,河谷两岸分布着串珠般的冲积平原。上世纪80年代,资阳孙家坝鲤鱼桥、九曲河畔等地共出土旧石器时代石制品近千件。这些众多的石器采集点,充分证明资阳地区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家园。
进入夏、商、周时期,独树一帜的蜀文化成为瑰丽的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因此,“长江文明”的概念产生了,黄河、长江成为中国文明的“两河”新说。“但如果失去了‘资阳人’传袭下来的文化,“长江文明”将失去重要的源头”。胡昌钰说。
考古、史学专家们认为,“资阳人”是川人祖先,远古“资阳人”、蜀人文明对人类产生了积极的重大影响。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古蜀王国的蚕桑文明亦应该占居重要地位,而“资阳人”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新源泉。
专家认为,关于文明的起源问题,是现代科学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在20世纪,学者论述中国古代史时,多以东西关系立说,认为是“西亚近东文明东渐”。
“但随着中国大量的考古发现,不仅否定了中华文明黄河起源说,也否定了人类文明西方中心论的观点”。李伯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