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40至60万年前的海南古生物王国

发布时间:2014-05-10 作者:
来源:
分享:


海南发掘的巨猿化石



考古队队员在发现巨猿化石的信冲洞化石点留影



发现动物碎骨的皇帝洞

(化石网报道)据海口晚报(彭桐):史前考古,顾名思义,其研究的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类历史。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与海南相关部门和专家合作,已在海南进行8年野外史前考古调查。

今人谁会想到,巨猿、猩猩、犀牛、剑齿象等大型哺乳动物,曾经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海南山野间。而且,它们生存时代是与至今尚存的黑冠长臂猿是同一个生态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最先鉴定出巨猿牙齿化石,由此揭开了距今40至60万年前海南动物王国的面纱。

数十万年前的群兽图

脚短眼小、体格强壮的犀牛看到篝火火苗,就像遇见“敌人”一样,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冲过去将其扑灭;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象,甩卷着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在草地上成群觅食;体形像猪的貘天性胆怯,受到了惊吓后迅速逃逸到水中,半天也不露头;敢与狮子抗衡争食,有点怪模怪样的鬣狗,则守在一边,发出一种像人一样“吃吃”发笑的声音;可爱的大熊猫,把腿撑在树上,用手遮住眼睛,似乎不愿意被眼前的一切打扰睡梦……

这竟是数十万年前海南岛上的一幕场景,这些如今在内地动物园都难得看到的保护动物,在海南却曾是真实地悠然生活过。2006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海南省昌江县南阳溪畔的信冲洞石灰岩洞穴以及不远处的红林采石场的裂隙堆积中,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有巨猿、熊猫、猩猩、鬣狗,犀牛、貘、剑齿象和豪猪等近20种哺乳动物。这些标本便是海南曾有如今中国国宝级动物的最有力的证据。

类似巨猿的一枚牙齿化石,是参与这场考古行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最先注意到的,他当时根据地质和动物化石的特征,初步确定化石地点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距今数十万年。当年野外工作结束后,工作组便带了化石标本回北京鉴定。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测定,该巨猿地点绝对年代距今40至60万年。

40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相连

据李超荣介绍,信冲洞化石地点是一处很重要的巨猿化石地点,是海南省的文物保护单位。该地点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城正南20公里处,距保由村约2公里,为该县七叉乡管辖。它是1995年保由村村民符益民在洞穴抓蝙蝠时发现的。1998年经实地调查,确定为一处动物化石地点。

2006年夏初,为配合昌化江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工程,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由海南文物保护管理办、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昌江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组成考古队,对信冲洞化石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由此包括巨猿在内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得以面世。

有关研究表明,巨猿虽已灭绝,但它是人类进化中的旁支,而且是最接近人类的一支灵长类。网络上称,世界上发现巨猿化石地点共八处,在国外只有印度和越南两处,中国境内有六处,一处在湖北,其余五处在“巨猿的老家”广西境内。

据了解,信冲洞是首次在海南发现巨猿化石地点,也是我国巨猿化石地点最南和海拔最低的地点,这个新的发现对探讨我国巨猿的地史分布、演化和灭绝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也说明,40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相连,华南地区的动物群通过琼州海峡陆桥抵达海南岛,也就是说,巨猿等大型哺乳动物是在琼州海峡出现之前跑来今日琼州境内的!”李超荣说。

长臂猿生态圈延续至今

海南省博物馆的专家认为,昌江古生物化石的发现,除了对研究动物的进化、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而且充分表明,那些在海南早已灭绝现通过化石鉴定出种属的众多哺乳动物,是与至今仍幸存在霸王岭的长臂猿生活在同一个生态圈。

截至去年初,被公认在海南已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共3处,分别为发现巨猿等化石的信冲洞、发现猩猩等化石的红林采石场及发现史前动物碎骨的皇帝洞。

在海南首次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大多是牙齿。有文章称,巨猿牙齿有高而钝的牙尖,有一些似人牙的特征,根据对其牙齿的化学分析,可推测出巨猿是彻底的素食者,最喜欢的食物是竹子,偶尔也吃吃树叶和果实。但它拥有锋利的可以把肉撕碎的牙齿,足以将人肢解,不仅能捕杀森林羚羊,还能让狮子和豹子成为盘中餐。

李超荣说,长臂猿从古到今,说明动物在人类环境中一直繁衍,动物时刻离不开人的生活。相反,动物化石也说明当时的生态环境,动物跟人之间的关系,“40万年前的海南人,肯定要与动物生活在一起,除了与一些动物一样以植物和野果为食,还会狩猎动物为食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