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法国旧石器模拟打制专家Jacques Pelegrin教授访华

发布时间:2014-08-07 作者:
来源:
分享:


1.给学生指教预备打片的位置;2.从角页岩石核上剥下的大石片;3.用鹿角修理角页岩大石片。



4.用硬锤尝试在角页岩石核上剥片;5-7.在黑曜岩上面休整石核、间接法剥制石叶、准备用胸压法剥离细石叶石核。



8.用角页岩修制大型工具;9.观摩黑曜岩石核修理过程中的石片特点;10.对乌兰木伦遗址的碎片进行技术观察和分类。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侯亚梅 供稿):2014年7月23日法国科研中心研究员、巴黎西大教授派勒葛汉 (J. Pelegrin) 先生抵达北京,开始其以山西丁村遗址角页岩为主题的模拟打制实验合作研究,作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侯亚梅研究员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果润-茵笆 (N. Goren-Inbar) 教授联合指导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杨石霞博士论文的重要内容。

石制品的模拟打制属于实验考古学的范畴,是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鉴别自然与人工制品,切身认识并理解古人类的石器打制技术,如从原料的采办、开料、剥坯、成器等一系列技术工艺流程都至关重要,对研究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品可起到重要的参照作用,避免因经验缺失导致误判,为研究工作建立可靠的实验基础,是从事旧石器考古学专业人员的必修课业。

从1868年英国的考古学家伊旺斯 (J.Evans) 首次展示旧石器模拟打制的实验和上世纪30年代模拟实验作为研究手段开始为学者们所重视,到 60年代初实验考古学初具雏形,欧美涌现过很多石器模拟打制的大师,其中以法国的博尔德 (F. Bordes) 和美国的克瑞布垂 (D. Crabtree)为知名。法国的古盎 (L. Gourhan) 提出“操作链” (“Chaîne Opératoire”) 的概念为模拟打制提供了全新的土壤,博伊达 (E. Boëda) 对“勒瓦娄哇”(“Levallois“) 技术的解析推进了这一概念的应用,他既是当代模拟打制的大师,也是亲历考古一线实践其技术分析理念的典范,2007年他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开办了石器模拟打制培训班以言传身教。

中国的实验考古学始于裴文中先生早年对曙石器等课题的研究,80年代后不少业内人士在实验考古学的研究方面做过很多努力和尝试,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在打制石器、微痕学和埋藏学等分支领域小试身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针对非常具体的遗址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解决考古研究中的问题是实验考古学应用的实质所在,符合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迫切需要。

本次到访的Pelegrin教授12岁便写信求教于Bordes,经后者介绍师从法国知名实验考古学大师提可赛耶(J.Tixier),从16岁开始石器模拟打制的实践至今已40余年,是国际知名的模拟打制专家。受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法国国家史前博物馆的委托,Pelegrin教授与他的同行泰可赛耶 (P. Texier) 教授多年以来常常举办博士研究生国际模拟打制教学培训班。古脊椎所的杨石霞和彭菲曾有幸参加了最近一次的培训,亲聆指教。

应侯亚梅研究员的邀请,Pelegrin教授来访的主要目的便是瞄准丁村遗址角页岩原料石器标本的打制技术和方法等问题,首先基于对考古标本的认真观察,预先设计实验程序,用模拟打制的手段获取证据,指导学生获取直接知识和经验,破解研究疑团。

24-25日Pelegrin教授到访古脊椎所,集中时间与课题组的师生们从石器打制技术操作的层面共同观察和讨论了丁村遗址的主要标本类型,以他的丰富经验和知识背景指导学生们学习破解其中的技术链条和操作要点。

26日一行人前往丁村,从到大崮堆山采办角页岩原料开始实地演练,闷热的酷夏,太阳当头没能阻挡一行人踩着荆棘、裤脚划破、大汗淋漓地前往原料产地,现场考察原料获取的实况;Pelegrin教授与大家在现场分享了很多原料采办的常识与经验,也获得很多角页岩原料的初始信息并将大大小小的原料运回实验场所-丁村文化陈列馆。

27日,角页岩打制实验正式开始,石锤的选取是制胜的关键,克服了对角页岩的生疏并成功开料之后,Pelegrin教授打下期冀中的大石片,非常不易,其后面的步骤逐渐顺利,打制中不断演示和讲解打片的要点,用粉笔划出即将剥下的石片在石核上的轮廓位置,其控制能力所意味的幕后无数次铿锵挥臂的汗水换来的经验着实令人惊叹,师生们一次次沉浸在对古人制作石器工作之艰辛的体会与仰慕之中,实验程序依次地进行;与角页岩的角力中,见证一个个石锤香消玉殒,在角页岩强大硬力中不堪一击,落荒而败;而用软锤打制角页岩的尝试也告一段落,通过比较,大家了解到石锤的选择与原料的关系和相应地对剥片本身和剥片特征的重要影响。在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丁村古宅的院落里,那些被大旱天烘烤着干瘪了的枣子,吧嗒吧嗒、一颗一颗脱落于院落的地上或是大伙儿的身上,诉说着枣子树们对不畏酷暑、虔心在此探究本地先祖技术文化的法国专家与中国师生们的首肯之情。

28日,从昨日苦心经营角页岩的吃力与讨苦中出来。换个主题,今天Pelegrin教授将施展他与黒耀岩的一番互动,向师生们展示他长途跋涉携带的一些神秘工具和装置的用场,来自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的黒耀岩被辗转携至黄土高坡下的丁村实现他们的华丽转身:用硬锤和软锤修出石叶石核以及使用间接法从上面剥制出一个个形制优美的石叶;用胸压法、压制法和腹压法生产石叶、细石叶等等。在场的师生们和其他工作人员不禁大饱眼福。演示过程中Pelegrin教授对师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地回答,给予细致的解释和探讨。

29-30日,再次揣摩角页岩一试高下。大费周章终于选到一块合适的原料修制出一件大型的典型丁村工具。随后Pelegrin教授指导杨石霞等学生了解石片与石核的密切关系,学习和练习使用大石片修整工具等技术方法。其间王益人先生与Pelegrin教授交流了角页岩打制的经验与心得。

31日师生们返回北京,带着几天来的收获,重新查看考古标本,验证各类标本的技术类型和要点等等,为本次对角页岩原料的研究关于画上句号。

在丁村工作期间,一行人考察了丁村54:100地点和54:102地点以及王益人先生主持工作的石沟遗址,考察遗址地层和黄土地貌并观察了遗址出土的部分标本,拜访了在丁村工作的老前辈陶富海先生。

本次丁村模拟打制实验考古学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No.XDA05130203)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1272033)的支持和临汾文物局的全力支持与协助。来自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王益人研究员、丁村博物馆的周倜先生、襄汾博物馆的夏宏茹先生,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张家富课题组的师生们、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李兴文与侯亚梅课题组的师生们共同观摩了本次实验考古学研究的过程,亲身体会了石器打制技术的运用,增加了对旧石器时代石器工艺更为直观和较为深入的认识。

凝结了贾兰坡、裴文中和王建等前辈们心血的丁村遗址是新中国第一个正式发掘研究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学术研究价值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近年来侯亚梅课题组对丁村石器工业重新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发表或已在结稿、投稿当中。本次工作将有利促进丁村石器工业的深入研究,也将在技术层面进一步揭示丁村石器制作者的工艺及其文化内涵,奠定新的基础。

8月1-3日,Pelegrin教授参观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并应邀前往侯亚梅研究员主持发掘的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考察和访问。言谈中他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给予厚望,强调具备打制石器经验对研究考古遗址标本的重要;所到之处,他都认真观察标本上流露的任何技术信息,全心分享其经验和考古心得,以至厘清不同语言表述对于专业基本概念使用的分歧所在,指点隐藏在小小石头上的奥妙与乾坤。

8月4日中午,Pelegrin教授结束首次访华离开北京。他的来访留给师生们很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其术业之精专、学风之严谨、敬业乐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其所传授的研究方法带给我们的影响不言而喻。相信实验考古学中的模拟打制研究将继续为推动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发展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将大大扩展史前石器技术与文化研究的视野,促进合作交流,提升研究水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