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国际腕足动物大会代表合影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15年5月22-29日,由南京古生物所主办的第七届国际腕足动物大会(IBC7)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腕足动物世界(The Brachiopod World)”。全球研究腕足动物化石及现生腕足动物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寒武纪至现代腕足动物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与研讨。南京古生物所所长杨群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处长刘羽研究员分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会议开幕式由本次会议组委会共同主席、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詹仁斌研究员主持。
本次会议的注册代表共107名,分别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宾代表49人,学生代表22人(其中18名得到了会议的资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内70岁以上的腕足动物学者前辈共13位代表也出席了本次会议。除老一辈腕足动物学家和中青年腕足动物学者外,还有近30名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日本、爱沙尼亚、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等国家的研究生以及新近博士毕业的年轻学者也参加了大会并提供了精彩的口头报告及展板报告。彰显了国际腕足动物研究队伍后继有人,也预示着腕足动物研究充满生机和希望。
会议共设立6个专题:1、腕足动物系统分类、谱系演化和形态发育模式;2、腕足动物古生态学、埋藏学以及与其它生物的相互作用;3、生物地层、化学地层以及深时环境和气候变化;4、腕足动物起源、多样性演变和灭绝模式;5、腕足动物生物古地理、纬度梯度及其古地理和古海洋模式的指示意义;6现代腕足动物生物学和生态学。会议共安排口头学术报63个(其中大会特邀报告4个,专题特邀报告8个),展板报告33个。大会4个特邀主题报告人分别是:国际古生物协会前主席、奥陶系地层分会主席David Harper教授(英国)、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戎嘉余院士、加拿大Brock大学的Uwe BRAND教授、西北大学的张志飞教授。
大会研讨内容反映了近年来国际腕足动物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涵盖了腕足动物系统古生物学,腕足动物起源、辐射、灭绝、残存及复苏等相关宏演化过程,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学, 现生腕足动物生理解剖学,腕足动物研究新方法,以及腕足动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多个学术报告涉及腕足动物在显生宙几个重大生物事件中的表现型式,并用新方法探索腕足动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变,特别是突变期腕足动物的宏演化研究取得了较多新的突破性进展。现生腕足动物研究,以及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Micro-CT)在腕足动物研究中的应用也成为会议的亮点之一。
会议闭幕式由组委会共同主席、南京古生物所沈树忠研究员主持。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是确定下届国际腕足动物大会的主办单位。两个申办方(德国和意大利的代表)分别进行陈述之后,由9位专家代表投票决定:第八届国际腕足动物大会将于2018 年在意大利米兰举行。
会后野外考察分为三条线路,近50名会议代表在会后分别奔赴广西桂林(泥盆纪-石炭纪地层及腕足动物)、云南昆明(寒武纪腕足动物与澄江动物群)和浙皖赣部分地区(奥陶纪-三叠纪地层与腕足动物),考察了经典地层剖面和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腕足动物化石。
会议出版物内容丰富。由组委会编辑出版的摘要集共收录了来自近30个国家197名作者的99篇摘要,集中反映了活跃的国际腕足动物研究动态。组委会负责编写的会后野外考察指南对相关地区和剖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就一些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此外,会议还将在国际核心期刊Palaeoworld杂志(SCI)上组织出版专辑论文。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