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湖南道县东亚大陆最早的现代人类牙齿化石发现始末

发布时间:2015-10-17 作者:
来源:
分享:

(化石网报道)据湖南日报(记者 邹仪 通讯员 尹健 盘林 黄潜):2015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多位研究员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在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表明8万至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这是东亚大陆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

这一重大发现成果的面世,一下让福岩洞成了国内外的焦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洞?怎么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地方会有如此重要的发现?考古队经过了怎么样的努力才有了如此重大的突破?

10月16日,记者来到道县探寻,并采访了此次重要发现的全程参与者和论文的十二位作者之一——道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杨雄心。

文物普查发现福岩洞

1984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道县文化局联合组成工作组,在道县境内进行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的考察工作。包括时任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储友信和时任道县文物所所长黄代新在内的专家,在乐福堂乡塘碑村考察并发现了一处洞穴,时称塘碑村洞。专家组进入洞穴后,对大厅粘土层进行了试掘,开挖探沟约10平方米,获得24种(属)的哺乳动物化石。因为以往湖南省哺乳动物化石报道较少,该项工作为在该区域进一步开展哺乳动物化石以及古人类活动遗物的寻找,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该洞也因此被列为重要的文物点。

2010年8至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有关线索,在与道县乐福堂乡接壤的仙子脚镇沙田片区组织开展考古工作,但是没有取得有价值的发现。9月,该所吴秀杰博士等专家在道县文物管理局唐忠勇、杨雄心等的建议和协助下,来到乐福堂乡塘碑村,走访当地政府和群众,确认原称塘碑村洞实际名称为福岩洞(村民又称后背山洞)。随后,对该洞穴进行了考察和试掘,获得少量哺乳动物化石。根据这一试掘成果,专家组认为该洞穴发掘潜力较大。

8人考古队住进“新农村”

2011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道县文物局联合工作组,入驻乐福堂乡塘碑村,拉开了正式发掘福岩洞的大幕。经考古队负责人同意并受省有关部门指派,杨雄心作为队员之一全程参与此次发掘。

考古队组建之初有8人,就近租住在村民熊辉乃的两层小楼。房子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房东熊辉乃只收租金600元/月,4个房间给考古队员作寝室。对此,考古队刘武教授很是满意,感叹说“新农村真是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面积不小花费不大”。考古队又请熊辉乃的妻子帮忙做饭,每天付给工钱80元。因为队员大部分是北方人,领队吴秀杰为了让大家吃好,3天便去赶一次集,为大家采买食材。他生怕饿着大家,买得又好又多又实惠,结果冰箱里老是塞得满满当当。

村民和专家成了朋友

工作期间,考古队员们每天早上7时进洞,中午连吃饭带休息只安排1个小时,下午6时才收工,晚餐后每个队员都要写好当天的日记。为了抓紧时间工作,节假日和双休日也不能休息,但没有一个队员叫苦叫累。领队吴秀杰说,亏得大家“长期从事野外考古工作,都练就了一幅好身板,要不然还真吃不消”。考古队从村里聘用了6个民工,挖掘、挑土、淘洗各安排了2人。6个民工都姓熊,其中一个当过村主任的是多面手,队里架电线、修工具等活计干得样样出色。

考古发掘期间,乐福堂乡党委、乡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专家们待人谦和有礼,塘碑及周边村的群众都把他们当作贵客。村民们经常把自家的青菜、萝卜和鸡蛋,送到考古队来,分文不收。时间一长,村民和专家成了朋友,有什么疑难问题,还来向专家们请教一二。

第一颗牙齿让队员难眠

在发掘之前,发掘队员首先对1984年和2010年发掘及试掘的区域进行勘查,同时合理布置发掘区域,按照洞穴发掘方法进行布方,以10厘米为一个水平层逐层向下发掘,获取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的具体层位和空间位置,对发掘土方全部过筛(筛孔直径约3毫米),同时将过筛后的黏土用水洗选,尽可能获取发掘过程中的全部遗物。

经过10多天的发掘,考古队又获得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这个收获,与大家的期望差距不小,队员们一时有些气馁,个别队员甚至想要放弃。鉴于此前杨雄心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多次选点成功,成为考古队“福将”, 领队吴秀杰虚心征求他的意见。经过十多天的朝夕相处,杨雄心跟考古队的专家们已经熟络,说话也用不着拐弯抹角。通过细致观察洞内形势,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杨雄心大胆建议另选区域进行发掘。这一次他又没让考古队失望,在当年发掘告一段落前5天内,便在他所建议区域,陆续出土5枚古人类牙齿和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出土第一颗古人类牙齿的那天晚上,大家很是高兴,部分队员兴奋得整晚睡不着,晚餐时考古队裴树文教授还跟杨雄心小酌了一番。接下来,考古队把研究化石的专家同号文从北京接来,还接来了研究洞穴形成和演变的专家蔡演军,对福岩洞发育和形成年代进行初步研究。

三轮发掘找到丰富证据

经过前后共约30天的艰苦工作,这次正式发掘告一段落。后经深入研究确定,本次出土的这5枚人类牙齿,总体形态特征与现代人接近,牙齿尺寸也在现代中国人牙齿变异范围。2012年、2013年,考古队又先后两轮对福岩洞进行正式发掘,前后3轮考古发掘,先后共发现47枚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大量动物化石。在发掘过程中,发掘队员在第2层堆积物中发现一块次生碳酸盐沉积(颗粒)碎屑。在室内切割后,选择相对较为纯净的部分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同位素实验室进行测年,测年结果表明该样品年龄为距今14万年左右。

随后的研究显示,道县人类牙齿尺寸较小,明显小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更新世中、晚期人类,位于现代人变异范围。道县人牙齿齿冠和齿根呈现典型现代智人特征,如简单的咬合面和齿冠侧面形态、短而纤细的齿根等。道县人前臼齿和臼齿轮廓形状和齿尖大小比例也与现代人接近。这些形态和尺寸对比分析说明道县人类牙齿已经具有完全现代形态 ,比黄龙洞、智人洞等早期现代人更为进步,呈现出一系列现代人特征,可以明确归入现代智人。根据铀系法测年,并结合古地磁测定等,研究人员确定这些牙齿化石的年代在8万年前至12万年前。专家们据此确定,东亚大陆上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至少在8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

吴秀杰主动提出给杨雄心署名

2011年对福岩洞的正式发掘结束时,吴秀杰主动对杨雄心说,论文发表时要署上杨雄心的名字,“你自始至终参加了考古发掘,也付出了很多,必须署上你的名字。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而是专家组的一致意见”。而杨雄心的初衷,能够协助专家们工作已经非常荣幸,署名是万万不敢想的。到时候要是采用了他的图片,能注明出处就已经很知足了。推却再三,吴秀杰的态度很是坚决。回北京后,专家组安排裴树文、刘武分别执笔起草简报、论文,后论文发表于今年10月15日出版的《自然》上。论文上赫然署了杨雄心的名字。

古人类遗址:福岩洞里静悄悄

10月16日,记者采访完杨雄心,随他驱车来到了乐福堂乡塘碑村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周围的村民也知道了记者的来意,个个显得喜气洋洋;但从村口看福岩洞,只见它还是如往常般静悄悄。

杨雄心介绍说,福岩洞古人类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西北部乐福堂乡塘碑村,距县城约18公里,南距道州玉蟾岩遗址约6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5°39′04.1″,东经111°28′54.9″,海拔约232米。该洞属于大型管道型溶洞,发育于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系内。遗址周边属于峰林和溶盆地貌,地处亚热带,更新世以来雨水充足,繁盛的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难得的家园。

记者走到近前,只见主洞口开口向南,北侧较高处有两个支洞口,比主洞口高出约10米,主洞口外5米以下就是河流。洞口较大,走进洞中,只见七八个小洞洞洞相连,最高、最宽、最深处据目测分别近7米、20米、100米。洞中遍布晶莹剔透的钟乳石,泥沙堆积近2米,少数区段有零星岩溶水现象。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这里属于当地普通的喀斯特地貌,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岩洞,处于道县西北部,坐落在乐福堂乡和寿雁镇之间。这里海拔不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大概19°C。洞穴主体由北向南延伸,洞口较大,洞内冬暖夏凉,好多村民儿时都曾拿着火把或手电到里面玩耍。考古队正式发掘的时候,好多村民都时不时围在洞外看热闹,不过万万没想到,里面竟然深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和宝贝。

相关报道:杨雄心,普通文物工作者走上《自然》

杨雄心,1963年7月出生,汉族,第一学历为高中,1995年获评为园艺师,现在在读大专中文专业。由于车祸后遗症导致他精神一直不是很好,但是他还是很耐心地接受了记者采访。从一个他自己说的“普通文物工作者”到《自然》的作者之一,记者感受到的是浑身上下的坚强和坚持。“我在野外组织发掘,详细情况你找老杨吧,他前前后后都清楚。”在前一天,记者和吴秀杰博士的通话中,感受到的是一个专家对他的信任。

问:请说说你知道自己的名字登上《自然》这个信息以后的感受?

杨:当初吴秀杰博士对我说,论文发表时要署上我的名字,我就对他说署名就不必了,因为我只是做了分内的工作,协助他们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敢贪图什么功劳。我一直认为,能够与他们一块工作已经非常荣幸,署名哪敢奢望。要是论文中采用了我的图片,能注明“摄影 杨雄心”,就很知足了。推却再三,吴秀杰博士态度很是坚决,我也不好再说什么。现在真就署上名了,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同,感到无比欣慰,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文物工作的决心,从内心里对考古队的专家们倍加钦佩。同时感到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亲人。

问:请谈谈与专家博士们在一起的感觉。

杨:刚开始与专家博士们在一起,感到不是很自然,觉得他们是首都来的大家,我一个土包子,能给他们做点服务工作已经三生有幸。我在考古队里最初的工作,也就是协调一下队员的饮食起居,以及考古队与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关系。后来近距离接触十多天后,觉得他们都很谦和,没有架子,也就乐于跟他们交流一些看法。后来,他们都成了我可亲可敬的朋友。

问:正式考古发掘这3年中,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记忆深刻。

杨:这3年中,我承受了一些人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感到还是要珍惜生命,创造问心无愧的业绩。2004年我遭遇严重车祸,造成5根肋骨骨折、2根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严重的脑震荡,在洞穴环境中经常疼痛难忍。也就在这几年间,我的大儿子和老父亲都先后因病离世,而我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期没能好好陪伴,想起来又遗憾又心痛。不过想到我的工作能得到考古队专家们的肯定,心里还是很欣慰的,同时觉得也可以告慰另一个世界的亲人。

问:能不能谈谈你的家庭生活情况。

杨:我1981年在原道县第一机械厂钳工车间参加工作,后到粮食系统工作,1998年起在《中国花卉报》发表专业论文,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2002年5月,到道县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任办公室主任。2006年,因身体原因调到县文物所工作并任副所长至今,其间多次参与重大考古发掘和抢救性考古发掘。撰写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报告,现为茅以升教育基金会古桥委员会专业委员,我因所撰写的专业论文在该委员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作主题演讲。爱好摄影,散文、随笔及摄影作品散见于各级报纸杂志。1984年结婚,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病于2012年去世,小儿子现年20岁,在广东打工。

相关报道:探访东亚最早现代人化石发现地

 

10月16日,湖南道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杨雄心在福岩洞的人类牙齿化石发掘现场介绍当时的发掘情形。他全程参与了福岩洞人类牙齿化石的发掘工作。
 


上图:10月16日,湖南道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杨雄心在福岩洞内介绍当时的发掘情形,他全程参与了福岩洞人类牙齿化石的发掘工作。下图:在湖南道县境内福岩洞发现的一颗人类牙齿化石(道县文物管理局杨雄心供图 2011年10月8日摄)。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李尕 摄):10月16日,记者来到湖南省道县,对东亚最早现代人化石的发现地福岩洞进行探访。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多位研究员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在湖南省道县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证明8万至12万年前该地区已经出现现代人。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对于深入探讨现代人在东亚大陆的出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员共同完成,是我国学者在现代人起源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