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道县福岩洞考古发掘记——与8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对话

发布时间:2015-11-24 作者:
来源:
分享:


专家们在洞中商议发掘工作



福岩洞出土的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牙化石

(化石网报道)据永州日报(文伟 吴林 欧泽澔):湖南道县地处湖南、广西和广东接壤地带,湘江支流潇水自南向北穿行而过。因处于华南板块腹地,北亚热带南部,受新生代构造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这里成了岩溶洞穴的乐园,也成了现代人生存的沃土。

1984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道县文化局联合组成工作组,在道县境内进行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的考察工作。

专家在乐福堂乡塘碑村考察并发现了福岩洞。专家组进入洞穴后,对大厅粘土层进行了试掘,开挖探沟约10平方米,获得24种(属)的哺乳动物化石。因为以往湖南省哺乳动物化石报道较少,该项工作为在该区域进一步开展哺乳动物化石以及古人类活动遗物的寻找,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该洞也因此被列为重要的文物点。

2010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博士等专家在道县文物管理局杨雄心的建议和协助下,对该洞穴进行了考察和试掘,获得少量哺乳动物化石。根据这一试掘成果,专家组认为该洞穴发掘潜力较大。

2011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道县文物局联合工作组,入驻乐福堂乡塘碑村,拉开了正式发掘福岩洞的大幕。

考古队成员都是有着多年丰富考古经验和学术成果的专家,可谓是强强组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刘武和吴秀杰负责人类骨骼、牙齿化石的研究;来自同一单位的同号文和裴树文分别负责哺乳动物化石与地质、地貌研究;李意愿负责石器方面的研究;来自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蔡演军主要负责测年。

考古队从附近村民家里拉了一条100多米长的电线进洞,又请了当地村民做民工,负责洞内挖掘和化石淘洗,考古队的挖掘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进洞后,大家首先选取了几个堆积好、地形宽敞的地方布方。所谓“布方”,就是设置考古挖掘的基本工作单位。可是挖了十几天,结果并不理想,除了大量动物化石,并没有发现丝毫人们期待中的人类化石或石器。

距离考古计划已近过半,大家开始动摇,有了转点的想法。就在这时,一起参与考古发掘的当地文物部门的同志建议去Ⅰ区右边一个狭窄的支洞挖掘,因为那里虽然不利于布方,但看起来更加干燥,而且堆积保存很好。

领队吴秀杰采纳了建议,决定让大家在那里试试。没想到在第二天快中午的时候,就发现了第一枚牙齿。刚发现时,大家还不敢确定是不是人类牙齿,拿给吴秀杰一看,她激动地说:“没错,这是人牙!”

随后的时间里,惊喜不断出土。2011年,吴秀杰主持的现场挖掘一共发现5颗人牙化石,2012年发现19颗,2013年发现23颗,总共47颗。

然而,他们最终没有在洞里发现人类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和他们使用的石器。随着对洞穴地质与环境的不断了解,这样的结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与其他洞穴相比,福岩洞比较特殊,这里并不是古人生活、死后埋藏的地方,牙齿化石更可能是在人死之后,通过水流搬运进洞,不断沉积而成,搬运过程中,其他部位的骨骼可能已经腐烂掉了。

发掘工作进展顺利,而化石年代确定的工作却陷入瓶颈。为了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蔡演军两次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世界最顶尖的同位素实验室进行测试分析,但2011年和2012年两次取回的样品测验结果都无法印证团队古人类学家们做出的现代人年代的推论。

团队并未放弃,坚持野外发掘,并最终获得47枚人类牙齿化石。蔡演军想尽一切可能,继续寻找可测验的样品,最终在第三次采样中找到有效样品,确定了化石属于生活在8万年前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

后来的研究结果确定,牙齿化石的年代范围被定在12万至8万年前。这47颗人类牙齿化石,是迄今为止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化石。这一时间,比现代人在西亚和欧洲出现的时间至少提前了3.5万至7.5万年。

目前已知非洲地区早期现代人最早出现在16万年前,中国广西智人洞的早期现代人化石也有11万年历史。但这两种所谓的早期现代人还处在一种由古老向现代过渡的状态,并不具备像道县福岩洞现代人完整的形态。所以,这次在道县的发现不仅刷新了欧亚大陆的现代人历史,甚至也刷新了世界的现代人历史。

这一考古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15日英国《自然》杂志上,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相比以往寻找现代人类生存痕迹的漫长征途,吴秀杰团队觉得足够幸运。因为对于大多数从事这一行的学者而言,终其一生,也少有成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