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何氏通安龙”发现后曾被秘密保护十多年

发布时间:2016-01-15 作者:
来源:
分享:


“何氏通安龙”发现后曾被秘密保护十多年

(化石网报道)据四川日报(张鹏 钟美兰 王云):去年底,记者从会理县文物管理所获悉,经过会理文管所4个月的清理、加固、拼接、补配等,该县出土的恐龙化石已初步完成修复。现在,这只来自遥远侏罗纪的生物,其霸气形态终于展现,该物种距今约一亿八千万年到两亿年,种属为“何氏通安龙”。

往事:曾被秘密保护十多年

近日,记者在会理县文管所看到,在装满沙土的长铁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骨头化石,一具完整的“恐龙”粗具雏形。

据会理县文管所所长唐翔介绍,这具恐龙化石正是去年从会理县某乡一处密林中发掘出来的。“此前曾被秘密保护十多年。”其实早在1998年时,这具恐龙化石已被发现,但因担心化石遭到破坏,只有会理县文管所两名工作人员及一位带路村民知道埋藏点,直到2014年底的科考中,才将其抢救性地清理出来。

唐翔介绍,2014年10月至12月,会理县文物管理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自贡恐龙博物馆联合在会理县境内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勘探工作,并发掘了早侏罗纪晚期的植食性蜥脚类恐龙化石一具,共获取几大袋散碎的恐龙骨化石,这些化石完整率约为70%,“照国际惯例,化石完整性达45%—50%左右的就算较为完整了。”

修复:历时4个月花了30多万元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及保护,去年5月会理县文物管理所与云南禄丰恐龙修复专业人员达成了修复该具恐龙化石的协议。

经过挖掘,发掘出来的恐龙骨骼一共140多块,装了12袋,其中最重的一袋约有七八百斤。其中,脊椎骨最多,其次为肋骨,两只脚爪保存完好。最重的是腿骨,最长的60多厘米重30多斤。

化石挖出来后,大家要想见到,还要经过修复、装架。为此,会理县文管所专门从云南等地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化石“美容师”。

几名修复人员整整花了4个多月,才把“会理恐龙”的化石修复完并将其还原成形。据介绍,从坠子、风笔再到胶水,化石美容师好比“主刀大夫”,用手中的工具把一个个沉睡在地下的远古生命“复活”。

“修复一个恐龙化石不亚于做一场大型的拼图游戏。”据参与修复的朱刘荣介绍,恐龙化石的修复需要经过许多步骤,需反复修补和拼接补配。修复后的恐龙化石长度达到13米左右,预计其站立高度在5米左右。“由于难度大,光是修复这具恐龙化石就花了30多万元。”

还原:与何氏通安龙同属

完整浮现出来的“会理龙”,迎来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的科研。

经过对比研究后,专家们认为,这具恐龙化石,与2007年在会理通安发现的“何氏通安龙”为同一种属。从恐龙的发展演化看,其介于云南禄丰龙与元谋龙之间,属早侏罗世晚期的植食性蜥脚类恐龙,距今约一亿八千万年至两亿年。

“何氏通安龙”是2007年成都理工大学对会理县通安镇的一处恐龙化石点进行发掘后,确定的一种新的蜥脚类恐龙。

据唐翔分析,已经完成修复的“会理龙”应该不会“孤单”。目前,南阁乡、鹿厂镇、树堡乡、黎溪镇、通安镇、普隆乡、新安乡等地共发现近20处恐龙化石埋藏点,金沙江沿岸最多,尚待发掘。

会理与云南仅一江之隔,从地图上看,与云南发现的武定、楚雄、禄丰等滇中恐龙化石带相连接。

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会有更多“会理龙”被剥去化石外衣,向世人还原那个神秘的丛林时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