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科普特展“色彩斑斓的花粉世界”开展

发布时间:2016-05-15 作者:
来源:
分享:


冷杉属花粉



樱花花粉



南瓜花粉



合欢花粉

(化石网报道)据金陵晚报(王君):见过了恐龙、鸟类、花、草等宏观的化石,你见过微观化石世界吗?你想知道用百万分之一米的单位来衡量大小的花粉,在高倍显微镜下究竟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目真相吗?

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联手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出的科普特展“色彩斑斓的花粉世界”已正式开展,研究人员将科学和艺术结合,利用显微镜下放大的花粉照片进行艺术化处理来呈现出一种独特而震撼的视觉形态,记者看到,在显微镜下,有的花粉看似“蓝色星球”,有的酷似“病毒”形态。

花粉也有化石 埋藏亿万年不“腐烂”

在南京的春天,我们每天都和大量的花粉亲密接触。天空中的一阵风吹过,我们的头发上,我们吃的食物里,我们喝的水里,都可能含有花粉粒。只不过由于它们“很小”,因此容易被忽略。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毛礼米博士告诉记者,花粉作为植物生殖细胞,数量惊人。据研究人员研究和计算,有些植物每朵花中的花粉平均数可达到2250万多粒,有的是393万粒,还有的是63.7万粒……

花粉个体极小,一般介于5微米至200微米的范围,大小类似于空气中的微尘,但它们的实际形态却多种多样,有的带着气囊,便于在风中飞翔,达到传播与传粉的目的; 有的外壁带有刺或瘤状,有利于沾在昆虫身上,提高传粉的效率。而实际上,自然界中能有幸获得授粉名额的花粉是极少的,大量的花粉只能是随风飘荡,或被昆虫利用,或者随土埋藏,经过漫长的时光和复杂的地质过程,可能成为化石花粉。

也许人们很难想象,为什么花粉能够经过亿万年被“完美”地保存下来,毛礼米博士解释说,这是因为大部分类型的花粉外壁中含有抗降解的孢粉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高分子物质,极难氧化,高温下也难以溶解,就有点类似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在土壤中也难以降解。

有研究表明,花粉加热到300℃,并不能破坏它的外壁,在酸性环境里也不易溶解,所以在地层的沉积物里有很多花粉可以被一直保存下来,甚至有些岩石里也可能保存一定数量的花粉。

花粉证实南京曾气候湿热

别看花粉小到肉眼很难看到,多数花粉都长久埋藏在地底下,或是悬浮在空气中,但它却藏着地球自然变迁的秘密。毛礼米博士说,我们可以提取出地层中的花粉,推测可能的母体植物,从而判断当时的气候情景。因为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环境的影响,比如现在南京的气候是亚热带,但也曾出现过比现今还要湿热的气候特征,这些推测可以从汤山葫芦洞的石笋和动物化石以及花粉记录上找到证据。

根据地层中花粉的丰富程度,可以推测当时植被的茂密程度及有机质的丰富程度。在湿热的古地理条件下,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孢粉成熟度成为判断石油成烃条件与过程分析的一个重要标志。

看显微镜下花粉的艺术照

自然界永远是人类所不及的艺术大师,在专家眼里,小小的花粉组成了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此次推出的特展共展示了十五种花粉类型的艺术照,专家还带来了花粉玻片和显微镜。

这次展览中,既有我们熟悉的南瓜葫芦和含羞草、樱花的花粉样子,也能看到很不常见的恐龙“赏”过的金缕梅科植物的花粉。

记者看到,这些花粉很奇妙,它们花粉表面有雕纹,有的呈网状,有的呈刺状,有的呈棒状,有的呈条纹状,在虚拟色彩的处理下,小颗粒也眩目亮丽,而它们的形状则更加多变和奇特,有的看上去像一个微缩的蓝色星球。有的看上去呈现脑皱状,有的就像是一个小型的“轮胎”,有的看上去像是一个圆球上面的肉刺,很有后现代的风格。而南京人最喜欢的樱花花粉,看上去很像一个被压扁的橄榄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