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矿业报(王琼杰):“一对可爱的‘窃蛋龙’和如琴瑟,相濡以沫,在一起嬉戏玩耍……雌性恐龙产下蛋后坐在窝内,腿微微弯曲,其前爪叉开并伸向后方,十分专注地保护着自己的蛋。殊不知,一场灾难突然降临,把这一幕温馨的场景定格为永恒。”
8月30日,在第五个全国赏石日·书香赏石精品展上,世界首例完整窃蛋龙孵蛋标本及配套360度全息动漫设备刚一亮相,就引起巨大反响,众多观众对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短短2分多钟的动漫演示中,大家深切感受到亿万年前窃蛋龙的真实生活,以及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带来的伤痛。
窃蛋龙,是一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活于白垩纪晚期(距今8000万年前),身长1.8米~2.5米,大小如鸵鸟,长有尖爪、长尾。由此推测其运动能力很强,行动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样用坚韧的尾巴保持身体平衡,并可飞速奔跑。兰德国际下属宋庄国际奇石展示中心收藏有各式各样的化石标本,其中有一件极为奇特的标本——恐龙孵蛋。整件标本共有21枚恐龙蛋,呈逆时针螺旋型排列,化石上方卧着一只成年恐龙化石骨架。据古生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具窃蛋龙的骨架。这窝化石完好地保存了恐龙的胚胎蛋,蛋中能清晰看到小恐龙的骨骼,还有大恐龙的胃石。
事实上,窃蛋龙蒙受了千古之冤——它并不是在盗窃原角龙的蛋,而是在保护自己的蛋。1923年,由安德鲁斯率领的美国中亚考察队在蒙古高原额仁大巴苏发现这枚化石时,它在一堆原角龙化石附近,而且正在一堆化石蛋上。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因此这只恐龙被误认为是在偷取原角龙的蛋。美国中亚考察队领导者奥斯朋博士给它取名为窃蛋龙,并一直沿用至今。1993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专家马克教授来到蒙古高原考察,发现了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通过研究发现,这个胚胎是窃蛋龙的。他还发现,这枚有胚胎的恐龙蛋化石与60年前发现的被窃蛋龙压在身下的恐龙蛋化石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那些恐龙蛋不是原角龙的,而是窃蛋龙自己的。如此一来,它偷吃原角龙蛋的假设也就不成立了。
窃蛋龙,一个“窃”字让这个物种从1923年开始背负骂名,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窃蛋龙窃蛋这一历史冤案才被洗清。但是,按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这个诅咒的名字还是要继续用下去的。
据了解,这个由兰德国际旗下兰德纵贯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最新科普作品,通过短短2分15秒的动漫,不仅展现了雄性窃蛋龙向雌性窃蛋龙求偶成功后,雌性产蛋(并有专图演示其下蛋规律),雄性孵蛋和蛋内恐龙胚胎逐渐成长直至破壳而出的场景,还展现了在电闪雷鸣、灾难来临之际,雌雄恐龙显示出的惊慌和舍身护子的全过程。这不但为窃蛋龙洗刷了百年冤屈,还用简单的动漫普及了复杂的科学知识。
“该标本的发现还印证了古生物考古学家一直在猜测但又苦于未能证实的事实,那就是恐龙像鸵鸟和鸽子一样,采用坐窝孵蛋的方式孵化后代。它使人类对恐龙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兰德国际董事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古生物化石专业委员会主任陆建华说。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这一稀有化石标本运用全息动漫演示,“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解决了观众面对亿万年前的古老化石看不懂、想象不出来的问题。用简单生动的动漫普及复杂的科学抽象问题,新颖独特,老少皆宜,不仅让业内人士感到新奇,也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
“恐龙骨架化石常见,恐龙蛋化石也常见,但是恐龙正在孵蛋而且多数蛋为胚胎恐龙蛋(蛋内存有小恐龙骨骼)则极为罕见。再用当代最先进的全息动漫技术来演绎,更加可贵。这作为地矿科普的一个典范,很有必要在地矿领域推广开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从专业角度说明了该件标本的珍贵价值。
“这是已知的目前世界古生物化石最先进的演示设备和动漫软件。”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陪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专程来到中国观赏石协会古生物化石专业委员会展品前,在全程看完动漫演示后,顾秀莲激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科普作品,要让我们更多的青少年看到它,要放到中国科技馆去展示,让更多的人得到科学知识。”
“这件恐龙孵蛋神奇标本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本次精品展的特别金奖。同时,这套全息动漫设备也获得本届精品展的特邀金奖。”陆建华高兴地说,“与该套设备同时展出的还有该公司去年上半年推出的腾飞恐龙传奇成套标本和动漫演绎,这套动漫普及了由恐龙变鸟的最新科学发现。这一主题展览已经得到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顶级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关注和展示邀约。”
据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将在9月26日举办的首届黄石地矿科普展上推出又一最新力作“最早的哺乳类动物-陆氏神兽”的化石及动漫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