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浙江恐龙化石:从发现到保护

发布时间:2017-02-28 作者:
来源:
分享:


丽水浙江龙的椎体及后肢化石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文化报(杜俏俏):世界上再没有一类生物能像恐龙这样让人感觉神秘和着迷的了。

近日,从浙江省文物局传来消息,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申报的“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荣获2016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了11种珍稀恐龙化石,已鉴定出8种为新属、新种,原生态保存的25枚一窝陆龟蛋化石、晚白垩世翼龙脚印和水鸟脚印遗迹等化石,均是国内外首次发现。

“这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次全省恐龙化石的调查研究,无疑翻开了浙江省恐龙化石研究史新的一页。”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陶奎元表示,就浙江省而言,在此之前的化石资料是零星的、鲜为人知的。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或确定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种属、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广泛,使浙江省成为我国恐龙、恐龙蛋化石保存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为恐龙化石的保护性决策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人类留下珍贵的地质遗迹。

项目负责人、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俞方明介绍,该项目于2006年10月开展,2013年6月完成,历时6年余,遍及金华、衢州、天台、仙居等地。通过大量野外实地观察、化石清理和鉴定,综合以前的资料和研究,查明浙江省恐龙化石具有分布广、产地多、品种丰富和罕见品种多等特征。查明和鉴定出浙江省有恐龙5科6属6种,恐龙蛋化石7科10属20余种,其中包括中国东阳龙、丽水浙江龙、天台越龙等恐龙新种。在义乌和东阳交界处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是此次项目最大的收获。此外,南马东阳蛋、桥下巨型长形蛋、田思村副蜂窝蛋、大孔副蜂窝蛋等新蛋种。同时,蒋氏网格蛋、蒋氏陆龟蛋等化石的鉴定,填补了浙江省这类蛋化石的空白。经鉴定,产自天台盆地的西峡巨型长形蛋,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恐龙蛋。

在我国,恐龙化石发现较多的地方有四川自贡、山东诸城等,在浙江要找到恐龙足迹、恐龙和恐龙蛋的化石并不容易,除了科学家们的辛苦努力之外,运气和偶然也让寻找过程多了很多戏剧性。

2007年,在东阳市汽车西站附近,当地村民在自家种的荞麦地里发现一块骨头形状的石头,他马上报告给当地博物馆。经过科学家鉴定,发现那居然是暴露出来的一块晚白垩世早期地层包裹的恐龙背椎骨化石。

那恐龙化石又是怎么发掘的呢?据浙江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郑文杰介绍,分挖掘—打包—运输—修理—鉴定五步,操作起来费时费力。恐龙化石都保存在岩层之中,在找到化石后,要很小心地探索四周的界限,一点点挖掉泥土,确定化石的实际大小。接着,用石膏把化石打包,架上木条,再把化石底部挖空,插入铁钎,将化石翻转过来,再包上石膏,发掘才算完成。而野外运回后,就是漫长的修理鉴定过程了,要用精细的锤子、凿子、细针等工具,使骨骼一点点从整块石头中剥离出来。最后通过对比,确定恐龙的种属。研究人员会根据恐龙胃里的残留物、牙齿形状、粪便、胃石等,研究恐龙是肉食、植食,还是杂食类。一般来说,恐龙化石的保存都不完整,很多时候只有恐龙身体的一部分,通过与其他近似种类比较,可对恐龙化石进行全身复原。最后将所有复原的骨架,组装成整具恐龙。

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介绍,为了让恐龙研究成果走进普通百姓,浙江自然博物馆通过科普展览、出版专著、发布新闻等方式,发掘、展览、出版“一条龙”,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研究成果。他们已经先后出版《龙行浙江》《龙育浙江》《蛋化石精品集》等5部介绍浙江省恐龙的专著,其中既有叙述严谨的科学论著,也有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

在恐龙科普的过程中,展览是最便捷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实际操作中,恐龙展览并不容易。这一方面是受场地限制,另一方面,也因为大量恐龙足迹、化石等分布在野外,难以收集又很容易遭受破坏。如何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进行有效保护和展陈,也考验着浙江恐龙研究和保护者的智慧。

东阳市是恐龙化石和足迹发现较多的地方,也是我国有名的恐龙之乡。东阳博物馆馆长陈军荣告诉记者,原来该馆有一个恐龙馆,只有2000平方米,很多大型的恐龙标本、展品都放不下。因此,东阳市将建设新的恐龙博物馆,打造一个关于恐龙的主题公园,预计馆舍面积将达到1万平方米,有化石厅、足迹厅、骨架厅、恐龙蛋厅等11个厅,使观众能够看得过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