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壮观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三比罗嘎恐龙足迹群
(化石网报道)据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建):记者曾十年跟踪采访,开矿炮声中惊现恐龙足迹化石群。
上世纪90年代,昭觉县发现恐龙足迹的消息引起记者关注。记者随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专家到现场考察采访。当时由于铜矿对现场保护并不到位,不少恐龙足迹随着开矿的炮声灰飞烟灭。
2012年,记者随国际足迹学家马丁先生和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博士来到三比罗嘎铜矿足迹点,远远就听见隆隆的炮声,大家的心顿时悬了起来:这样的开矿方式、恐龙足迹还能保存下来吗?当大家到达现场取出当年拍摄的照片对照时,心瞬间就凉了大半,现场与几年前对比已面目全非。
但当大家靠近时发现,一排排新暴露出的恐龙足迹展现在眼前。并且由于爆破量大,新炸出了上万平方米的剖面,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各种恐龙足迹,连旁边一座过去没有发现过足迹的山头,也因为爆破暴露出了上千个恐龙足迹。
之前对这些足迹的考察仅局限于悬崖底部,无法对整个足迹群进行观察和测量。之后,考察队在登山队专业设备的保护下,利用登山队长蒋峻在悬崖上布设的保护绳,最终攀上陡峭的岩壁作业。
三比罗嘎海拔近3000米,时值高原雨季,连续一周时间,考察队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冰凉的矿泉水,有时在悬崖上一挂就是两三个小时。由于安全带长时间的紧勒,下到地面时人站都站不稳。
考察队在悬崖上先选出需要研究的足迹,用粉笔一一描出轮廓,拍照后铺上薄膜,用记号笔复制到薄膜上,用于实验室扫描。一周时间,他们采集了40多行足迹,光8米宽的薄膜就用了500多米。其中一些足迹还要现场翻模,工作强度巨大,可这些足迹还不到整个足迹群的十分之一。
考察收获巨大,曾经踏遍全世界恐龙足迹点的马丁惊叹:“太壮观了,工作一年也干不完,有太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记者作为考察队保障人员也与专家们一起作业,从绘轮廓到描足迹,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
随后几年,记者又随同美国、德国、韩国等国科学家多次到三比罗嘎考察。邢立达博士还在那里发现了世界上首例食肉恐龙游泳的证据。
三比罗嘎的每一次考察都有新发现,关于这些足迹的研究论文多次发表在国际专业刊物上,使三比罗嘎恐龙足迹群在国际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前,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副教授和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研究员一行,对中国最壮观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三比罗嘎恐龙足迹群新暴露的足迹点进行了深入考察。他们发现,该足迹群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应进一步实施保护。目前,他们已将得到的现场数据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研究。
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比罗嘎铜矿区的恐龙足迹化石群,自上世纪90年代因开矿发现以来,引起了全球著名古生物学家和足迹学家的高度关注。经过二十年的潜心研究和现场考察,在矿区悬崖上发现了白垩纪中期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以及翼龙的足迹化石,甚至发现了恐龙游泳的证据。
三比罗嘎恐龙足迹群有成千上万的恐龙足迹,层层叠叠蔚为壮观。这些恐龙足迹的发现源于铜矿开采。之后,面临铜矿开采与足迹化石保护的两难境地。
随着国际国内专家对这些足迹点的研究,相关部门开始认识到足迹保护的重要性,于2018年彻底关停了铜矿,并对下一步的保护措施征求专家意见。
邢立达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说,他几乎考察过国内所有恐龙足迹点,但都没有三比罗嘎恐龙足迹群这样壮观,这个足迹群是唯一的。他在这个足迹群考察了近10年,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三比罗嘎足迹群称得上世界恐龙足迹研究者的圣地。
彭光照说,这个足迹群是白垩纪中期滨湖相沉积,足迹行迹清晰,面积巨大,层层叠叠,以至于还无法判断究竟有多少层,这个足迹群有太多项目值得深入考察研究。
据了解,昭觉县花了大力气和决心将采矿项目关停,邀请专家研究论证其科学价值,并从环保、化石资源利用等多方面进行论证,以期得到最科学的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