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考古70年”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逾2000处
(化石网报道)据中新网郑州8月28日电(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28日说,目前,中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逾2000处,涵盖距今210万年至1万年的各个时段。
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学会主办,主题为“新中国考古70年”的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当天在郑州开幕,高星代表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发言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介绍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领域取得一系列收获与成就,主要包括:极大拓展了中国地区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构筑了华夏大地史前历史的基础和基干,基本复原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和多样化发展过程;基本厘清了中国最早人类(直立人)的来源和现代人起源、演化的过程及其文化表征;对古人类的生计模式、行为方式及其动因做出有益探索;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特点、多样性和有别于西方文化传统的成因,以及东西方远古人群与文化的关系提出相关阐释和假说;对旧石器时代过渡、农业孕育等议题做出有益探讨及材料、信息储备;旧石器考古学科长足发展,人才队伍显著壮大。
其中,在拓展中国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周口店、水洞沟、萨拉乌苏等少量遗址及其代表的有限时段,而目前,中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超过2000处,并涵盖了距今210万年到1万年的各个时段。
高星指出,在当前旧石器考古学术水平与国际地位评估上,中国旧石器考古学行业发展很快,并快速与西方接轨和接近,主要体现在材料积累、仪器设备更新、国际期刊文章、国际舞台活跃度、同行评价等方面,中国旧石器考古虽已进入国际第二方阵的前列,但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他认为,目前中国旧石器考古主要存在“学科定位与归属尴尬”“旧石器-新石器考古的条块分割、画地为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人为割裂”“旧石器考古师资力量缺乏”“材料共享难度大,缺乏共享性数据库”等问题。
对于中国旧石器考古未来发展,高星也提出多项具体建议:一是从各个层面重视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二是扩增人才队伍,尤其是增加大学合格、专业的师资力量;三是建设常设性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田野培训基地;四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分析和实验平台建设,强化学科交叉;五是进一步鼓励、开放国际合作;六是以重大课题为导向,提升研究水平和理论阐释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