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师向记者展示她搜集来的一些石头
(化石网报道)据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裕 通讯员 常莉 摄影 萧灏):“我是大山里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石头。”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石痴”地理教师杜晓丽工作20多年,就捡了20多年的石头。她去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戈壁,也到过中国最北部漠河北红村。
杜老师家中有藏石两千多块,犹如一座小型的地质博物馆。在她的地理课上,学生们有幸接触到三叶虫、蕨类植物等各类珍稀化石。昨日,记者走近这位“石痴”老师,得知她不仅用石头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还用石头去锻炼学生的品质。
拎着化石去上课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杜晓丽最喜欢带着化石去上课。在高一(7)班的一节地理课上,杜老师带了各类化石和能够反映地质年代特征的岩石。当学生们接过这些石头,课堂氛围就“炸”开了。
“这是什么?”“这个石头怎么这么轻?”“我这个石头里面怎么还有小虫子?”杜老师告诉大家:“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地质年代表,你们先好好看看手上的石头。”
“这是火山岩,这是沉积岩,这是锑石结晶,这是琥珀。仔细看这些化石中的植物或者动物有什么特点,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些化石的大致年代?如果有人答对了,一会还有奖品。”听到有奖品,学生们开始认真对照地质年代表上的动植物特点分析起来。“这个化石里面的植物好像是树枝,如果确定是树木的化石,至少应该是寒武纪。”“这个石头有两个拳头大,但没想到重量这么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是三叶虫,我知道是什么年代了。”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猜错了,但是魏孜涵同学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说:“杜老师,我手上的这块琥珀里面有黑色的树枝,我猜应该是树木的化石,而且这些树枝是乔木类的,也不是低等的蕨类植物,所以我猜应该是新生代。”杜老师听后眼前一亮,并高兴地告诉他:“你的回答非常正确,这块琥珀就送给你了。”
这时,下课铃响起,杜老师却没法下课,因为没得到奖品的学生们,纷纷拿着石头围上来和杜老师讨论。
杜老师告诉记者:“地理这门课,特别注重实践,既然学生们不能走出去,我就想能不能把大自然搬进教室。正好我有收集石头的爱好,所以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带各种石头进课堂,让学生们多接触一些实践内容。”
寻石走遍大半个中国
赴新疆、漠河,走地中海,游欧洲……杜晓丽总是和石头结缘。每到一处,她总要找一块能代表当地地质地貌特征的石头作为纪念,目前她家中的各类藏石有两千多块。
今年8月,杜老师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戈壁,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趴在戈壁滩上,找到了一块心仪的石头。昨日在杜老师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块黑色的石头。这块石头外表有很多小孔,拿在手上比同体积的石头要重许多。
杜老师笑着说:“我打算把这块石头切开看看,里面是不是和外面一样,有这么多小孔。如果有,那证明这块石头是岩浆岩,因为岩浆岩因火山爆发而形成,过程中有大量的气体,所以里外都有气孔,就能够证明这块石头的形成。如果没有,那说明石头外部的小孔是由于外部作用导致。”
而在黑龙江漠河的北红村,杜老师顶着严寒在小溪边寻找石灰岩;在巴丹吉林沙漠,她在一块岩石上找到了一粒红色的宝石。
在杜老师的家中,记者看到墙面有一幅中国地图,上面用各种石头做了标注。她向记者解释,“这是新疆的戈壁岩石,风吹日晒风化成有漆质感的光滑表面;这是云南腾冲的岩浆岩,又叫玄武岩;而湖北恩施华坪的直角石,说明恩施以前在海底,后来地壳运动隆起,成了陆地,能够充分反映当地的地质变迁……我每到一处,就带一块石头回来,在地图上做标记。地图太小好多标注放不下,将来我打算换个地图墙,这样就能全部标注上去了。”
用石头锻炼学生品质
“这么多的化石,你带到班上,如果被学生弄坏了不可惜吗?”记者问道。“只要他们能学到东西,坏就坏了,也没什么关系。”杜老师告诉记者,上次地理课,她一共带去了五块琥珀,回到家中发现有一块琥珀表面有了裂痕,很明显是人为破坏的,应该是学生担心她责罚,所以偷偷地把石头放回来了。
第二天回到班上,杜老师告诉学生们:“学校是给大家试错的地方,问题是犯了错误,就打算这样遮遮掩掩混过去吗?”果然,下课后学生小敏(化名)找到了她。原来小敏想把琥珀打开,仔细看看里面的虫子到底是什么,所以用了另一组同学的化石,并尝试把琥珀撬开。
杜老师安慰小敏:“物质的东西都不珍贵,从最开始的遮掩,到后来的主动承认,说明你成长了,我很高兴。犯错不要紧,就好比你如果每次考试都考满分,那还需要我教你吗?”
杜老师回到家中后,又重新把琥珀打磨光滑,并打算把这块琥珀送给小敏留作纪念,希望他以后无论面对任何错误,都要勇于面对。
杜老师表示,其实寻找石头是个修身的过程,找一块石头需要大量的时间,有时候野外还十分危险,找到了石头回到家中还需要打磨。比如找到了一块琥珀原石,打磨光滑至少要一天的时间,这就需要人专注并能静下来。
该校校长魏凯旋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提倡教师上好课、上优质课,杜老师用这种鲜活的方式上地理课,效果很好。学校还有许多教师用自己创新的方式,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