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2019年寒武纪大爆发国际研讨会在云南澄江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27 作者:
来源:
分享:


2019年寒武纪大爆发国际研讨会在云南澄江召开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1月12日,2019年寒武纪大爆发国际研讨会在云南澄江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澄江县人民政府等协办。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新竹)、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北部湾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海洋博物馆、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130余人参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陈均远、侯先光,美国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首席科学家Douglas Erwi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前常务副主任柴育成,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处长段晓男,玉溪市副市长李劲松,澄江县委书记孙金会,县委副书记、县长范永光,以及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党委书记杨涛等专家和领导参加大会开幕式。
 
距今约5.3亿年前后的寒武纪早期,包括脊椎动物在内的几乎所有动物造型(门一级分类单元)在短短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快速出现,这一快速的生命演化事件,被称之“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大爆发是古生物学、演化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共同关注且发展最快的多学科交叉前沿领域之一,也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并享有盛誉的领域之一。处于寒武纪大爆发核心地段的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首次发现至今已有35周年。举办本次国际研讨会的目的就是纪念澄江生物群发现35周年,向国际社会介绍我国寒武纪动物的研究成果,交流寒武纪大爆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商讨下一步寒武纪大爆发相关研究的方向。
 
本次研讨会共安排了30多场学术报告交流,澄江生物群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南京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做了题为“演化比达尔文所想的更为复杂——寒武纪大爆发和人类演化大爆发的简要说明”的首场大会报告。会议还组织与会专家学者赴贵州瓮安生物群、剑河“金钉子”剖面、帽天山澄江生物群、梅树村小壳生物群等重要化石产地和剖面进行野外科学考察,现场探讨相关科学问题。
 
寒武纪澄江生物群是一个举世罕见的化石宝库,化石丰富且保存精美,生动再现了距今五亿二千万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充分显示出寒武纪早期生物的多样性,将绝大多数现生动物门类的演化历史追溯到寒武纪开始,为揭示“寒武纪大爆发”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为早期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性研究领域。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研究曾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之一(2018)等系列成就。2012年7月1日,澄江动物化石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到目前为止,澄江动物群已经发现包括原始脊椎动物在内的260余种类,归属于20多个门一级的动物类型。澄江动物群不仅表现出动物身体结构的复杂多样,同时也体现了动物生态功能的分化和多样,如奇虾类化石的发现表明寒武纪早期海洋中已经建立起了由“金字塔”型食物链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巨型的食肉动物统治着寒武纪海洋。而澄江生物群作为一个整体,则向我们展示了以后生动物为主导的现代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为了有效保护澄江生物群化石,玉溪市、澄江县全面关闭了寒武纪化石保护区的磷矿,对化石地进行了严格的保护,编制了《云南澄江动物群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和《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云南省政府也出台了《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同时,为进一步宣传澄江生物群的科学价值,开展科学传播,2014年澄江县启动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建设,目前博物馆已基本具备开馆条件,2019年年底有望向公众开放。
 
澄江县除了有保存最好、种类最多、最精美的寒武纪化石,还有美丽的抚仙湖风光和最适宜人生活的气候条件,当前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家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及地方相关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日报、昆明日报、春城晚报、玉溪日报、昆明电视台、云南新闻广播等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