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化石入选《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发布时间:2019-12-12 作者:
来源:
分享:






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化石入选《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化石网报道)据封面新闻(戴竺芯/张冬菊):12月11日,封面新闻记者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获悉,在日前公布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由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进行考古调查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选。
 
近日,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公布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由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进行考古调查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选。
 
2019年5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者领衔的团队在《自然》杂志(Nature)发表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一件发现于中国夏河县的古人类下颌骨化石距今已有16万年,是除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以外发现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也是目前青藏高原的最早人类活动证据。
 
这件下颌骨是一位佛教僧侣大约40年前,从青藏高原海拔10,000英尺以上的白石崖岩溶洞穴中发现的。这群难以寻找的古代人类——丹尼索瓦人在先前仅发现过几具零碎的遗骸,所有遗骸都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一个洞穴中发现,该洞穴海拔仅2300英尺,位于白石崖喀斯特洞穴西北部,二者相距约1750英里。
 
在古DNA高度降解的情况下,研究团队运用古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分子学信息来判断古老化石的归属。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蕴含了个体演化一些信息,尽管这种遗传信息相较DNA信息是非常小的,但在夏河人化石中发现了丹尼索瓦人特有的蛋白质,这为确定其为丹尼索瓦人提供了最主要的证据。
 
兰州大学考古学教授张东菊说:“这块下颌骨表明,丹尼索瓦人的地理分布区域比我们以前认为的要广泛得多,海拔也更高。”
 
早期研究表明,丹尼索瓦人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了一种突变,该突变有助于在青藏高原这种高海拔-低氧环境中的生存。今天的西藏人群基因中也有同样的突变,这可能证实了丹尼索瓦人对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群和夏尔巴人群有基因贡献——高寒缺氧环境基因(EPAS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