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保护工作 让古遗址焕发新生命
(化石网报道)据央广网(洪波、张子亚、林露、陈静、颜婷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福建三明万寿岩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的遗址。20多年前,它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了18.5万年,被考古界誉为“南方周口店”。这一珍贵的史前遗址,一度因经济建设之需,面临着被摧毁的命运。
20年来,当地政府积极践行“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促进保护”这一理念,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全力打造成福建省省乃至全国学术交流基地、文化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古遗址焕发新生命。
从三明市区往西走30公里,田野如画的岩前盆地北部,耸立着一座像仙桃形状的山峰,这就是万寿岩。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负责人朱凯说,在万寿岩山体四周陡峭的岩壁上与岩脚处,可以看到多处溶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就埋藏在其中。
朱凯:下面山洞叫船帆洞,它的年代就是20万年、10万年、5万到3万年,跨旧石器时代早晚末三个阶段,这个就是叫石铺地面,它这个年代是距今4万年,这就是古人类在山洞里边生活居住的时候,为了改变他自己的居住环境,铺就的,可以说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也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建筑实物例证,建筑的雏形,就是这块石铺地面,别看它是一片石头,它的级别跟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是一个级别的,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比较罕见。
朱凯感叹,如果不是20多年前那次考古发现,今天的万寿岩早已被夷为平地。万寿岩是福建省著名的熔剂石灰岩矿,三明钢铁厂上世纪70年代末就取得了万寿岩的石灰岩矿开采权。1989年,眼看着家门前的山要被夷为平地,岩前村村民向上级申请保护。
岩前村民王远林:本来这个岩是地壳变化形成的,那你这个打掉就没有了,群众很想保啊,想保不懂什么方法,就想办法呼吁上面,写呼吁书,跑到市里有关单位都去跑。
岩前的采矿项目一旦停工,将给三明钢铁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每年预计损失产值近亿元。对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00亿元的三明市而言,不论对地方经济,还是对企业都是严重的打击。
经济发展与遗址保护,二者之间如何抉择?为了妥善处理好这一难题,三明市先后召开20多次协调会,最终组成联合考古队,限期一个月对万寿岩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确定洞穴的价值。就在1999年的10月中旬,考古队陆续发现了2000多件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以及120平方米的古人类石铺地面遗址。
三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余生富:我们认定它就是一个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但是我们说了不算,所以说我们请了中科院权威的专家来现场指导,包括我们送出土的标本石器到北京的贾兰坡(院士)家里,请他帮我们鉴定,最后中科院给我们出具了一个非常有权威的鉴定意见,认为万寿岩遗址是一个重要的发现,特别是贾兰坡在鉴定书上还签了字,认为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这个发现来说引起了我们考古界的一个震动。
2000年5月,三明市将万寿岩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短短一年内,遗址实现了从市保到省保、国保单位的三级跳。2003年至2010年先后完成了第一至三期保护工程,2013年初,三明市提出建设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3年12月万寿岩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三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余生富:我们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把保护文物的成果惠及民众,保护下来能怎么样让老百姓认识到你(遗址)保护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用,或者有利,我们就结合遗址公园的想法,把公园的形式和文物保护的成果结合起, 这是我们文物保护的一种探索。
2017年,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出台《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
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负责人朱凯:好操作,因为有法可依,还减轻我们的压力,简单的我们都可以进行现场处置。再比如说我们各司其责,出了什么问题,那一块问题,我可以直接与各方面去协调,包括它对我们馆也制了一个明确规定,少走弯路。(保护与开发利用)像坐直升机一样,可以说是直线上升,可以说快速发展。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去年6月2日,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如今,走进这里,湖光山色,绿草如茵,碧水、青山、溶洞、田园、古文化在这里交融相汇,一个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以考古特色为主题的遗址公园,已经成为展示当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仅去年,万寿岩遗址累计接待游客、研学团体近8万人次。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老师余晓薇:每年学校的班级实践活动,其中一个活动肯定是万寿岩,在家门口就能优先了解古人类文化,这对于我们学生文化启蒙教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三明市列东中学初三学生郭亦俣:万寿岩我已经参观第三次了,每次来都不一样,特别是万寿岩遗址公园建成后,我觉得这里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对考古也产生了兴趣。
相关报道: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化石网报道)据人民日报(周人杰):既要保护历史文物,又要保障经济发展,如何坚持原则、坚决保护?怎样实事求是、开发利用?20年前,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对万寿岩遗址两次批示,采取措施将文物抢救出来、整体保护,成为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问题的一个生动样本。
文物承载文明与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理应依法受到保护。被业界誉为“南方周口店”的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曾获评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至约18.5万年前。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对于事关全局利益与长远发展的文物保护,切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局部账,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正如习近平同志当年批示所要求的,“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具体的文物保护工作,确实常常与地方推进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有的可能“耽误”矿产开采,有的可能“妨碍”土地资源盘活,有的还可能“影响”工业园区建设。据测算,叫停万寿岩矿体开采,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有6000多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与区域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可以转型,文物资源不能再生。历史文物一经破坏,便难以修复,损失无法计量。所以,在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上,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来不得半点含糊。
人们常说,文物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实,“利”同样在“眼前”。在加强保护前提下对历史文物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完全能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方面,相比文物的单一与脆弱,经济建设所需资源禀赋,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下功夫去寻找去改变去升级,总会有解决办法和出路。另一方面,文物保护不等于单向度付出、投入。万寿岩遗址如今已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独树一帜的遗迹展示、教育与研究基地,按文化旅游融合思路去开发,同样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化解资金压力、创造新的增长点。不为短期利益蒙蔽,算大账、长远账,完全能够做到“文物保护和发展生产两不误”。
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前半篇文章讲保护,是“让文物活下去”;后半篇文章谈利用,就是“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利用的前提,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利用是保护的拓展,利用好是为了更好保护文物、传播文化,更有效提升文物保护意识。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借助网络“走出去”,历史文化景区开展研学旅行、体验旅游,文创产品蓬勃兴起,都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的成功案例。把“文物保护与利用”通篇文章写精彩,必须精准把握好舍与得、破与立的关系,该关停的影响保护的发展项目必须坚决叫停,该拓展的价值利用项目一定要积极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保护文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使命,锻造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全社会共同努力,在保护和利用文物中激发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文化力量,一定能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魂聚力。
相关报道:抢救回来的史前家园——福建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保护纪实
(化石网报道)据央视网(新闻联播):位于福建三明的万寿岩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可就在20多年前,由于矿产开采,险遭破坏。2000年,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把它从开采炸药下抢救了下来。20年来,当地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致力保护好万寿岩遗址。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1999年9月,福建成立联合考古发掘队,在万寿岩陆续发现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年代距今有3万多年至18万多年,还发现了120平方米的古人类石铺地面遗址。
但在当时,想把遗址保留下来却并非易事。由于石灰矿储量丰富,三明钢铁厂当时正对万寿岩展开大规模爆破开采,也已带动大量周边居民就业。
一旦停止开采,不仅前期3个亿的投资近乎打了水漂,钢厂还面临停产风险。
福建省文化厅就此事向福建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就此件作出特别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同时,习近平要求三钢立即停止爆破开采,也要求三明市协调、帮助三钢尽快在异地选定新采矿点,做到保护文物和发展生产两不误,并决定由福建省财政拨款50万元,用于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2000年1月25日,习近平再次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高度重视三明万寿岩保护,并于去年底专题协调,做过进一步保护安排,请省文化厅进一步提出全面保护规划和意见。”
随后,三钢立即停止爆破开采,并按照批示另选采矿点,转型发展。一锤定音,万寿岩遗址得以整体保留。
20年来,三明市牢记总书记嘱托,遗址的保护工作不断推进。当地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总体保护规划,并在2017年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出台《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同时,三明市依照规划,已陆续完成遗址展示、遗址博物馆建设、交通设施完善、环境整治等工作,园区周边的植被覆盖率超过75%。此外,还特地将矿产开采的遗址一并保留了下来。
2017年,万寿岩遗址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在2019年正式开园。如今,走进园区,湖光山色,绿草如茵,碧水、青山、溶洞、田园、古文化在这里交融相汇。一个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以考古特色为主题的遗址公园已经成为展示当地历史、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如今,每年前来万寿岩遗址研究学习的参观者都能达到近8万人次,同时还有俄罗斯、韩国、美国、日本等多国的专家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