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合拍纪录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举行“云启动”仪式
(化石网整理)据《人民日报》(2020年07月19日 第07版 刘玲玲):6月中旬,中法合拍纪录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在北京和巴黎共同举行“云启动”仪式。由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马拉特执导、法国古人类学家伊夫·柯本担任总撰稿兼科学顾问的这部影片,运用中法两国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手段,重现亚洲直立人“北京人”的史前故事。该片将于2021年,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100周年,在全球公映。
另一部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也备受关注,目前正在制作中。该片2019年10月开机,旨在通过现代视角和影像技术,展示中外专家学者对古籍文献的最新研究,呈现中欧两大文明源远流长的交流史。自开机以来,该片一直受到法国汉学家及中国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预计于今年年底杀青,将在中法两国主流媒体同步播出。
中法两国的影视合作起步很早。1958年,两国就曾合作拍摄电影《风筝》。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儿童故事片,也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在中国影视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影片讲述了一只风筝联结中法两国儿童友谊的故事,在法国上映后,观影人次达到86万,并先后在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第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被认为是一部“增进了中法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电影。以该电影播映60年为线索、展示影片拍摄台前幕后故事的纪录片《风筝·风筝》,于2019年登陆法国电视台,为法国观众带去了温馨回忆。
《风筝》之后,中法两国保持着影视合作。比如,1987年的合拍电影《闺阁情怨》,讲述的是一位旅法女钢琴家的故事,法国观众超过95万人次,该片的DVD版至今仍在法国销售。又如2002年的《巴尔扎克和小裁缝》、2009年的《拉贝日记》等。尽管双方合拍的作品不多,但独特的故事呈现手法、高质量的拍摄和制作水平,给当时的电影爱好者留下了深刻观影感受,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许多法国人对中国的早期印象,或源于这些电影。
2010年,中法两国签署《中法电影合拍协议》,两国电影界合拍热情高涨。2014年上映的《夜莺》在中国拍摄、在法国制作完成,以较高的艺术水准和鲜明的中国元素,得到中法电影界的高度评价。该片在法国放映时间长达5个月,被称为“2014年度在法国最卖座的中小成本文艺片”,还参与了20多个国际电影节,电影版权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上映的《狼图腾》,是中法合拍影视作品的又一成功案例。影片由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探讨人、动物、自然之间的关系,用国际视野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在法国上映时得到广泛赞誉,上映期间观影人次超过120万。《夜莺》《狼图腾》都实现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近年来中法合拍的影视作品,大多是中小成本、现实主义题材,意在讲述一个好故事。一些作品的导演、编剧和剪辑团队虽来自法方,但讲述的是地道中国故事。拍摄团队深入地方,展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以更具内涵的表达方式呈现中国元素。这种合作方式,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更加细腻丰富的国际化视角,也为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探索了更多可能。
中法影视合作的“合拍”,源于两国在文化上有不少共通之处。有报道认为,中法两国电影都善于呈现人们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矛盾,两国观众容易对故事产生共鸣。2019年在法国上映的中国电影《地久天长》,通过几个家庭的故事,展示变迁的中国,被认为“兼具文学性和艺术美感”,“展现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民族特性”。
在法国中国电影节总代表让—克雷蒂安·赛蓓汀—博朗看来,这种尊重其他文化、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养料的态度,深深植根于中法两国人民心底,因而能够相互欣赏、相互吸引,合作很融洽。“文化多元化表达,是中法合拍电影的重要原则之一,两国电影人都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赛蓓汀说。
法国是电影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电影的集散地之一;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优秀电影作品层出不穷。在政策的支持和优秀电影人的努力下,中法合拍影视作品将更大程度地整合两国电影资源,向全球观众讲述更多有温度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