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中国最南端的恐龙“产房” 从恐龙蛋壳中解密远古南粤大地

发布时间:2020-09-09 作者:
来源:
分享: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右一),中国恐龙协会理事、河源市博物馆首任馆长黄东(中)等在茂名市博物馆对出土恐龙蛋化石进行研究。



茂名恐龙蛋化石



茂名市政府当年通告



1994年12月6日,国家古椎动物研究所赵资奎教授(左二)到茂名市博物馆鉴定恐龙蛋化石。



茂名当年考古发掘恐龙蛋化石时的场景。



茂名当年考古发掘恐龙蛋化石时的场景。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邱立诚(右)在出土工地考察。

(化石网整理)据南方网(李沁 刘俊 张志超 李卓):恐龙蛋蕴含丰富的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信息,是地质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不可再生古生物资源。从事古脊椎动物研究的学者可从小小的恐龙蛋碎片,判断数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窥视恐龙的生活习性。
 
今年8月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王强博士,中国恐龙协会理事、中国古动物馆恐龙蛋馆首任馆长黄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邱立诚等专家来到茂名市博物馆,考察茂名恐龙蛋的发掘保护情况,并针对茂名出土的恐龙蛋进行初步研究。
 
广东省内恐龙蛋发现地点的调查与研究,对于揭开八千万年前广东省恐龙世界的面纱,揭秘这里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揭秘远古南粤大地,恐龙蛋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呢?
 
中国最南端的恐龙“产房”
 
早在八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恐龙曾是茂名这片热土的主人。1994年至1999年,在茂名市30万吨乙烯生活区、站前路、车上学村、人民南路茂南农业银行建设工地等六处地点,发现了100多枚恐龙蛋,地质年代为晚白垩世,距今约8000万—9000万年前。
 
晚白垩世恐龙在我国的“产房”再度南延,茂名成为我国最南端的恐龙发掘地,在国家文物界、广东省内及茂名当地引起不小轰动。199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资奎到现场考察,并到茂名市博物馆鉴定恐龙蛋。
 
事实上,我国是恐龙蛋化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而广东是我国恐龙蛋发现和研究较早的省份。王强介绍,在广东省内多个晚白垩世的盆地中发现恐龙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记录。其中,韶关南雄、河源等盆地发现的恐龙蛋数量巨大、种类众多,保存完整,为研究恐龙蛋的分类、恐龙的繁殖习性、恐龙的灭绝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比如,作为恐龙向鸟类演化的重要证据,“黄氏河源龙”的名称,就是由发现者黄东与发现地河源共同组合而成。
 
近年来,古脊椎所在恐龙多样性、恐龙向鸟类演化、恐龙灭绝等重大生物事件方面取得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如基于我国恐龙蛋的研究,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创立了国际上通用的恐龙蛋分类与命名系统,这也显示出我国恐龙蛋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自上个世纪挖出恐龙蛋之后,茂名的恐龙蛋更多沉寂在博物馆中,市民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少。王强一行人的到来,让茂名恐龙蛋的研究、保护和科普宣传迎来了机遇。此次对茂名恐龙蛋进行研究,有望进一步弄清广东省晚白垩世时期恐龙的古地理分布、繁殖习性等。
 
寻找远古南粤的蛛丝马迹
 
除了储量巨大,广东恐龙蛋的分布还有很好的特点:从晚白垩最早期到晚白垩最晚期都有发现,有了丰富的实物去研究晚白垩世广东省内恐龙的多样性和古地理分布,这为研究广东省古地形地貌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次赴茂名考察,王强希望在中国最南端的恐龙“产房”中,寻找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分析更为翔实的古生物证据。
 
“整个广东,包括南雄盆地由中生代白垩纪断陷形成的沉积地层和红砂岩层,蕴藏着恐龙繁衍的地质、气候信息。”黄东说,“地球的地层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有它的故事,每一套地层都产出不同的古生物。”
 
“初步研究对比发现,河源的恐龙蛋主要富集在晚白垩世早中期,而南雄恐龙蛋主要富集于晚白垩世晚期直到恐龙灭绝时期。通过对这些地点的对比,可以知道晚白垩世时期这些盆地所处的古地理位置和古环境信息。”王强说,“研究广东省内的恐龙蛋,为研究我国境内晚白垩世时期的恐龙蛋多样性、古地理分布等提供了翔实的证据。”
 
比如,茂名恐龙蛋化石中,就包括了罕见的晶体蛋。王强介绍,这是由地下水携带的矿物质通过蛋壳空隙进入带内空腔,最终结晶形成的,反映了当时恐龙蛋的埋藏环境。“这是以前的‘坏蛋’(未受精蛋),却是现在最珍贵的恐龙蛋。”黄东说。
 
尽管在茂名发现的恐龙蛋揭示了远古广东的环境信息,但是,这些挖出来的恐龙“宝宝”究竟是属于什么恐龙?还没人知道。
 
上个世纪参与茂名恐龙蛋挖掘工作的邱立诚说,茂名挖掘出恐龙蛋后,至今还未做定种工作。“这一次,我们也希望请王强博士做详细的分类学工作。”邱立诚说。
 
王强初步判断,茂名发现的恐龙蛋不少于三种类型。包括一种石笋蛋及两种长形蛋。“这就为解密茂名这一地理位置在古气候条件下进行区域性对比提供了实物材料。”
 
“但是详细的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的鉴定,后续根据研究的需要可能还要对茂名市博物馆中保存的部分标本进行数据补充采集,尤其是较为完整的蛋窝,还需要测量恐龙蛋大小、恐龙蛋在蛋窝中的排列方式等。”王强说。
 
此外,系统的分类学研究也需要全省数据的支持。王强介绍,他正在开展全省恐龙蛋发现地点的系统考察和恐龙蛋多样性的系统研究。其中,对茂名发现恐龙蛋地点进行考察,并对已发现的标本进行测量和取样,成为研究工作重要一环。
 
目前,出土的恐龙蛋收藏在茂名市博物馆,还有一些样本送往中国科学院进行深入研究。经专家测定,有一枚恐龙蛋可能含有蛋黄,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极大兴趣,科学家希望从中提取有机质探讨恐龙蛋内容物的本质。
 
该如何保护和研究恐龙蛋?
 
恐龙蛋不同于其他的古生物化石,它是恐龙繁衍生息的主要载体,承担孕育新生命的重要作用。“因而恐龙蛋赋存的环境都是非常好的,通过系统分析恐龙蛋富集区的古地理、古环境,可以很好地指导人类科学对待大自然的各种恩赐。”王强表示。
 
关于博物馆标本的保护和研究,近年来,我国各大博物馆做了许多努力,一方面博物馆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和国内的各类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紧密的合作研究,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科研成果也促进了科普知识和内容的进一步丰富,通过深入发现和研究标本的科学价值,起到了很好的科研和科普作用。
 
“每次馆中政府参观交流,大小活动,我总会第一个介绍博物馆收藏的恐龙蛋,并告诉他们,这是实物。”讲到恐龙蛋的保护和宣传,茂名市博物馆馆长陈朝晖眼神迫切却也有些无奈。
 
“资金支持和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博科科长杨安歌说。
 
遗憾的是,20年过去,随着城市建设施工技术的改进,茂名再未发现新的恐龙蛋。随着岁月流逝,恐龙蛋化石也渐渐淡出这座城市的视野。人们只有去博物馆才想起,原来这里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恐龙“产房”。
 
黄东认为,要继续发掘宣传恐龙蛋的文化意义,让大家来共同关注和参与保护。关于茂名以后还会不会出土恐龙蛋化石,黄东表示,“目前茂名发现恐龙蛋的地层埋藏都比较深,不容易被发现。以后大的工程在施工时,文博部门要给予关注,群众如有发现要及时上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