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是建在化石类世界遗产上唯一的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10-02 作者:
来源:
分享: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是建在化石类世界遗产上唯一的博物馆

(化石网整理)据云报客户端(撰文 摄影:李喜翠 李秋明):是什么吸引大家走进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开馆一个多月参观人次就突破20万大关,连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都为它打CALL!
 
这个博物馆独具特色,世所罕见,非常高兴有机会到这里参观。这里见证了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变迁,而且这个博物馆告诉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我们的自然家园。博物馆给儿童提供了研学自然演化历史的一个良好平台,对学术和科普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有机会传承这份宝贵的遗产。我衷心祝愿博物馆的建设者取得更大的成就,也祝愿博物馆越办越好!这座博物馆,堪称世界级的博物馆!
 
——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在参观完博物馆后留言
 
独具特色、世所罕见、堪称世界级!诺罗夫为什么会给予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如此高的评价?跟着小布一探究竟。
 
建在化石类世界遗产上的唯一的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是建在化石类世界遗产上唯一的博物馆,它坐落于澄江化石保护范围内最靠近抚仙湖的地方。
 
澄江化石的保护范围有18平方公里,涉及世界遗产、国家地质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3块牌子。2012年7月1日,中国澄江化石地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主题的世界遗产。
 
建在化石类世界遗产上唯一的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当然是:拥有大量珍贵的化石。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大的“化石墙”。这是馆内最大的一个展品,也是目前国内博物馆中最大的化石墙。远看时,“化石墙”就像一副背景画,不仅震撼且极具观赏性;近看时,还能发现墙内藏着的彩蛋——只要用心寻找,就能在岩壁中寻到化石的身影。
 
除了化石墙,馆内还有许多全球罕见的化石珍品。
 
例如镇馆之宝——人类远祖凤姣昆明鱼。一只小小的“鱼化石”为什么能够镇馆?这就要从它的价值说起。
 
在昆明鱼的身上,有三个第一:第一头脑、第一心脏、第一脊椎。这“三个第一”标志着脊椎动物大家族首次完成了基础器官系统的全面构成,迈出了向智慧人类演化的第一步。
 
除了“昆明鱼”,馆内还有完整程度非常罕见的奇虾、龙王鲸、巨犀、沧龙、巨猪头等珍贵珍稀的化石。
 
历时6年建成 科技感爆棚
 
坐拥世界自然遗产、抚仙湖两大资源,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天生便是“网红”。据介绍,博物馆开业一个多月,便接待了20万游客。刚刚开业不久的博物馆,凭什么能将原本冷门的古生物化石打造成网红?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对此进行了揭秘。
 
一个世界级的化石宝库,需要一个高规格的展示平台。为打造一个澄江化石地对外宣传的窗口,玉溪市及澄江积极筹措资金,用6年的时间,打造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包含“一馆一院四中心”,即博物馆主馆、球幕影院和游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学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
 
“澄江化石地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见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产生了今天地球动物树的谱系,可以说是地球生命演化非常重要的事件,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因此,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确立以讲述地球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一条主线,来进行布展。”陈泰敏介绍,为了让参观者能够充分地了解澄江化石,仅在布展方面,就做了多次的修改。此外,为让参观者“爱”上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在建馆的过程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打造了众多的网红打卡地。
 
说起博物馆内的黑科技,陈泰敏如数家珍,“最能体现博物馆黑科技的地方便是海底隧道,这座海底隧道并不是真的海底隧道,它采用的是先进的有机柔性屏建成的电子显示屏隧道,在硬件开创了三个世界第一:刷新率只有0.1秒,拼缝只有0.35毫米,跨度6.5米。此外,它还是世界上第一次用高清数码技术复原了寒武纪的生态系统。”
 
为给参观者提供有趣的视觉体验。据介绍,博物馆充分利用声、光、电,大量,采用了柔性屏、透明屏、高清LED球型屏、AR、VR智能体感等现代高科技手段,配合200多个多媒体视频,在展馆内制作了126个多媒体,展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生动场景,以及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和神奇。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与仿真霸王龙进行互动,霸王龙会根据周边的环境,发出吼叫;可以与仿真镰刀龙进行体感互动,当你张开双臂时,镰刀龙也会张开它的双臂;可以给“化石鱼”上色,然后通过先进技术,让纸上的鱼在屏幕中动起来;可以在沉浸式的展厅里,穿越时空。
 
6万件藏品见证地球生命演化奇迹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可以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寻找。
 
1984年7月1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学者侯先光先生已在野外连续工作二十几天了,他持续寻找好的地层剖面,以采集当时他所专长早期寒武纪地层中的古介形虫化石。这天,他选择云南省澄江县(现为澄江市)帽天山西面山坡上的地层出露面开始系统采样工作,在发现两个不寻常化石之后,一种之前仅见于加拿大伯吉斯页岩中的节肢动物化石——纳罗虫,赫然出现在岩石的新劈开面。
 
随后,这里陆续发现了多个之前未曾发现并且保存软体的化石。其后持续的调查与研究,又发现了许多新类别的化石,距今5.3亿年的「澄江生物群」就这样被意外地发掘出来了。
 
澄江动物群在世界范围内古生物研究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比加拿大的伯吉斯动物群丰富,而且年代方面更早一千万年,使我们得以窥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代的海洋景观。1991年4月23日出版的《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中国澄江动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如果这种古脊索动物夭折,那么动物的中心神经系统将永远不会发展。”原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理查德·奥尔德里奇这样评价,“澄江动物化石群为揭示生物进化的奥秘提供极其珍贵的证据,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群,它的发现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意义相仿。”
 
据介绍,自1984年发现澄江生物群以来,10多个国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学家,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已发现和记录有20多个门类、280余种物种化石,几乎涵盖动物界所有的现生门类和已绝灭门类。
 
“为了见证地球生命演化奇迹,我们从世界各地收罗了大量的藏品。目前,馆内藏品达到了6万件,这些珍贵的藏品讲述了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陈泰敏介绍。
 
让历史告诉未来 以保护助力发展
 
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生命在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悄然孕育、生长,演绎出生命的华章。从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到几次生物大灭绝,从海洋到陆地,生命延续至今,人类成为生命角逐中的主宰者,成为地球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化石不仅能向我们展示过去,还有着警示的作用。”陈泰敏说,我们既要认识生物的灭绝与新生是生命演化中的自然现象,也要学会将今论古、以史为鉴。
 
据了解,近500年来,约有900种动植物从地球上消失,而濒临消亡的物种则数以万计。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已经灭绝。长江白鲟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之久,却没能度过2020年的新年。
 
“除了古生物化石标本,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内还有大量的现生动物标本。我们将这些现生动物标本进行展示,就是想让世人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我们不爱惜现在拥有的一切,那么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动物也会渐渐离我们远去,甚至是消失。”
 
为了呼吁大家热爱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从世界各地收集了大量的现生动物标本,这些现生动物标本主要分布在一楼的1楼的“大爆发1”展厅与三楼“生物多样性”贝林展厅。“大爆发1”展厅展示的是云南现生动物标本,有500余件,珍稀的绿孔雀、亚洲象、滇金丝猴、云猫……都能在这个展示区内找到。三楼“生物多样性”贝林展厅展示的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现生动物标本,有200余件,能让参观者一睹世界罕见动物的风采。
 
“目前展出的标本,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以云南为例,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我们在馆内的重要位置展出500余件来自云南的动物标本,一方面是想让大家看到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激发大家的自豪感。另外一方面也是想给大家做个提醒,因为珍稀更应加倍珍惜。”据陈泰敏透露,目前博物馆正在为2021年5月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做积极准备。“这就是博物馆的魅力,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我们还想将其打造成开展生命科学教育、自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陈泰敏说。
 
在漫长的地质时间长河里,化石以自身的形态和特征,记录下了地球的演变和生物进化的各种真相。如果你想探索生命的奥秘,这里将是你必须打卡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国庆期间澄江化石地博物馆正常开馆,大家不要错过哦!
 
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的魅力,小布为大家总结了8个打卡点,做好笔记哦。
 
此外,全国多家党媒也在为它打call
 
9月28日,“一泓深蓝的湖 一座生态的城”——2020全国党媒走进澄江市”采访团走进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来自中国经济时报、浙江日报、北京日报、新华日报、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昆明日报等多家党媒记者齐聚建在世界自然遗产之上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探索生命的奥秘。
 
2个小时的参观采访结束后,记者们纷纷为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打call。
 
正因为有了澄江不遗余力的保护和科学家的不懈追求,才让我们今天有机会在美丽的抚仙湖畔,从一块块石头中零距离感受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神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来这里打卡,听一听澄江化石的故事,感受地球生命的第一次绽放。
 
——新华日报主任助理 许建华
 
初到澄江,即感叹于眼前秀美的山水,迷人的自然风光。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陈泰敏馆长用精彩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地讲解了馆内珍贵生物化石及标本。为我们阐释了生命起源、生命演化和生物多样性,展示了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生命奇迹。“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美丽澄江有着恢弘的过去,更将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期待再次回到澄江,享受美好生活。
 
——浙江日报总经办主任助理 虞乔峰
 
很喜欢这个地方,石块里有文化,有生命,有人类的根源。整个博物馆的互动性很强,用现代技术还原了远古的场景,让我们对生物的变迁演化有了直观的认识,值得一来,值得一看。
 
——重庆日报编辑陈龙华
 
澄江生物群化石,数量之众多、种类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相隔5亿多年,但走进馆内仍然感受到地球早期生命的律动,寻根溯源,不虚此行。
 
——安徽日报记者 张圣洁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展现了澄江地区历年来发掘的古生物化石成果。展馆以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坐落而成,展品内容详实丰富,其中不乏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稀有化石,馆内多处采用沉浸式交互体验设备,立体生动,寓教于乐,是学习探索人类生命起源,开展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解放日报记者 乔梦婷
 
参观完博物馆并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后。顿时感觉澄江化石地就在眼前,展现的是遥远的5亿年前的事。从昆明鱼到人,每一个生命演化故事的背后,都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澄江化石地就像一本神秘莫测的无字天书。进入博物馆,仿佛走进时光隧道,5亿多年,须臾之间,尽收眼底。也正因此,在云南省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8年后,自然博物馆正式开馆两周以来,参观人次突破10万大关。在这里,不但让人看到纵横自然世界的无字天书,还推开了一扇让世界看澄江的窗口。
 
——广西日报记者 黄兴忠
 
太震撼了!走进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如同登上了一列穿越时空隧道的列车,感受了5.18亿年前的神奇世界。该馆集化石保护、收藏展示、教育普及、科学研究、休闲体验于一体,利用声、电、光、气、雾等高科技手段以及3D、4D技术,演绎地球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奇迹”和5.3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
 
——山西日报记者 孟婷
 
早就想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观看寒武纪动物化石,这里为国际科学界揭开地球生命演化的“寒武纪大爆发”之谜打开了一扇窗户。推荐大家前来一看。
 
——云南日报记者 李秋明
 
澄江化石地博物馆刷新了我对博物馆刻板、无趣的印象,它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复原化石本来的面貌,用最直观的方式,让普通人了解化石、了解生命。为它点赞!
 
——春城晚报记者 李春丽
 
参观完博物馆,最大的感受便是自豪。作为一名云南人,看到家乡能把这样世界级的自然遗产保护得如此的好,掩不住内心的激动。
 
——云南网记者 段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