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张兴龙:在贵州找寻人类“灭绝的近亲”——巨猿

发布时间:2020-11-28 作者:
来源:
分享:


毕节巨猿牙齿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张兴龙供图)



巨猿的下颌骨(资料图)



巨猿的牙齿化石(资料图)



巨猿生活复原图(资料图)

(化石网整理)据天眼新闻(作者 张兴龙):巨猿,也称步氏巨猿,是我国华南地区发现的一种超大型古猿,是灵长目(包括现生和化石种类)中形体最大的动物,身高最高估计可以达到3米,体重推测可达到500公斤,是人猿超科的一个重要属种,曾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或者人科的一个早期成员。巨猿的演化和绝灭与早期人类起源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贵州也是巨猿的分布地区之一,是除了广西、湖北以外的第三个分布地点,位于毕节地区的扒儿岩化石地点,同时扒儿岩化石地点发现的巨猿化石不仅拓宽了巨猿分布的地理范围,也创了巨猿分布的最高海拔记录,海拔高度达约1600米。
 
说起贵州巨猿的发现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1985年的夏天,北京已十分炎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许春华研究员在人类室整理标本,无意中发现了一盒哺乳动物化石,仔细辨认后,确定一枚牙齿化石为巨猿牙齿化石,另外还有猩猩和其它动物的牙齿化石,他再看标本盒上的标签,上面写着“犀、貘、熊、大熊猫等牙,毕节中药材仓库, 1964-10-8”。经过辨认字迹,核实,确定这是袁振新等人1964年收购于毕节市中药材仓库。原来早在196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袁振新、林一璞、宋国珍等和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在贵州毕节市中药材仓库调查哺乳动物化石,从中拣选了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当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巨猿牙齿,也没有追踪这些化石的具体产地,但可以推测这些化石均出于毕节地区范围内,而非外地收购辗转而来。由于袁振新等人后来又转向别的地区普查,加上黔西观音洞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使得毕节的化石材料被暂放一边,直到20年后被重新关注。在毕节巨猿牙齿被重新发现之前,许春华就注意到毕节地区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线索,并推测毕节地区可能有巨猿化石。
 
1983年,在距毕节市西北7km的扒耳岩,当地农民开山炸石时发现动物化石。毕节的彭斯尧老师将这一情况写信反映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希望派人前去调查,并寄来一些动物化石和含化石的堆积。许春华从寄来的黄色堆积中,修理出大熊猫小种的牙齿化石。同年,贵州省博物馆蔡回阳、王新金也得知这一化石点信息,前去调查,采集到若干哺乳动物化石。1984年5月,许春华和蔡回阳根据彭斯尧提供的化石线索,对扒耳岩的化石地点进一步调查。该地点位于毕节官屯区关口村附近的山坡上,化石埋藏于二叠系灰岩的裂隙堆积。
 
在这次调查期间,又采集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有貘、犀、剑齿象、豪猪和鹿等牙齿化石,其中有类似于广西柳城巨猿洞的貘。根据大熊猫和貘的牙齿大小形态,许春华认为这个地点的堆积时代可能为早更新世,并推测与广西相邻的贵州省可能也有巨猿化石或巨猿动物群存在。一年后,即1985年许春华果然发现了这枚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毕节巨猿牙齿化石,证实了贵州省存在巨猿化石的推断。
 
2004年11月,根据毕节市化石爱好者赵风普提供的化石新情况,同号文、赵凌霞再次前往贵州毕节,实地考察了当年许春华、蔡回阳调查过的扒耳岩地点,并观察了赵风普从该地点采集到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确有巨猿牙齿化石,从观察到的河猪类、小猪及小型貘类等化石来看,其组合与早更新世的巨猿动物群很接近,初步判断其时代为早更新世,与前人的看法一致。至此,巨猿曾经生活于贵州毕节地区的推断得到进一步确认。据加拿大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约100多万年前,巨猿生活在东南亚(包括中国境内的南方地区)的原始森林中,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身长3米,体重高达544公斤。早期人类曾与这种庞然大物“比邻而居”,一起度过了100万年的时光,直到10万年前才彻底灭绝。(张兴龙,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专于旧石器考古研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