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北京自然博物馆大展“热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庞贝城”来了

发布时间:2020-11-28 作者:
来源:
分享:


北京自然博物馆大展“热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庞贝城”来了



有胎盘动物的祖先——攀援始祖兽



保存有皮肤的大型禽龙类——杨氏锦州龙



著名的“恐龙木乃伊”——鹦鹉嘴龙的原始埋藏



已知发现最早的具有色素色的小型兽脚类恐龙——顾氏小盗龙



原始基干鸟类——圣贤孔子鸟



早期被子植物——辽宁古果

(化石网整理)据北京自然博物馆(文/张一涵):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大展“热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庞贝城”来了! 
 
热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距今约1.31亿-1.20亿年生活在东亚地区的一个古老的生物群落,以我国的冀北-辽西-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为主要产地,以东方叶肢介、三尾拟浮游和戴氏狼鳍鱼为代表。这一时期的环境温暖潮湿,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动,水生生物多以淡水湖泊为家。火山喷发出的有毒气体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将生物遗骸覆盖,让化石得以极为理想地保存下来。“中生代的庞贝城 (a Mesozoic Pompeii)”之称正是因此而来。近三十年来,辽西热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继发现,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生物组合类型越发丰富,为地球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和例证。其中就包括了“带羽毛的恐龙”“飞上蓝天的恐龙”以及“人类的曾祖母”等诸多“明星”生物化石60多种。
 
先让我们见识几位将在这次大展上露面的“明星”们:
 
这是有胎盘动物的祖先类型攀援始祖兽。这具标本不但保存了完整骨骼,甚至保留了部分毛发和软骨组织。
 
因为喷发在空中的火山灰迅速掩埋,因此保存下了古生物的最真实样貌,比如这两具珍贵的化石标本,就连古生物的皮肤保存都依旧清晰可见。
 
接着请出大名鼎鼎的“飞上蓝天的恐龙”,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顾氏小盗龙具有的羽毛结构和功能已经能够让恐龙告别陆地,开启天空飞翔模式。甚至在更进一步有关恐龙羽毛的研究中,科学还原了顾氏小盗龙羽毛的色彩,使我们有幸目睹这位“黑羽精灵”的风采。
 
接下来介绍的这位,则代表了原始鸟类的出现,圣贤孔子鸟的羽毛状态与小盗龙又有不同,为鸟类演化史提供了又一有力证据。
 
以及被称为“第一朵花”的早期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等珍贵的植物化石标本。这些石板上的植物在告诉我们,早在一亿多年前开花植物就已经悄然出现,是它们揭开了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的序幕。
 
这些还只是此次大展部分展品,此外还包括翼龙、奇异帝龙、“中华四朵花”等在内的其他重要化石发现都将在展厅中等待观众的到来。更加值得青少年观众期待的是,该特展的展陈设计由合作方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扛鼎,该馆的资深展览设计人员将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如皮影、拉洋片、相声等精心融入其中,为观众讲述古生物演化的科学故事。这种趣味性、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不知是否会让青少年观众们倍感期待?
 
本次“热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庞贝城”大展是一次“高端”化石藏品的汇聚,也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实力与成果的集结展示。“收藏自然历史遗存与物证,专注自然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精心服务社会与公众”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办馆理念,经多年积累、收藏了大量“热河生物群”和“燕辽生物群”的古生物标本,业已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并不断取得新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科学杂志发表了多篇专业成果。
 
展览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与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财团法人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先期于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进行了展示,掀起宝岛公众媒体和科普圈的古生物科学传播热潮。合作办展扩大两岸博物馆间的学术合作与文化交流,促进高科技手段在古生物科研科普领域的创新与交叉,体现科学文化机构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本次“热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庞贝城”大展为公益展,展期为2020年11月28日至2020年12月20日。
 
相关报道:“热河生物群”今起亮相自然博物馆,“飞上蓝天的恐龙”很抢眼
 
(化石网整理)据北京晚报(记者 孙乐琪 通讯员 张一涵):今天,“热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庞贝城”展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飞上蓝天的恐龙”、“第一朵花”、“恐龙木乃伊”……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古生物“明星”亮相展厅。
 
展览中,最受瞩目的要数“飞上蓝天的恐龙”——顾氏小盗龙。顾氏小盗龙是已知发现最早的具有色素色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顾氏小盗龙具有的羽毛结构和功能已经能够让恐龙告别陆地,开启“飞翔模式”。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甚至还原了顾氏小盗龙羽毛的色彩。
 
热河生物群又被称作“中生代的庞贝城”。专家介绍,热河生物群是距今约1.31亿年至1.20亿年前生活在东亚地区的生物群落,以我国的冀北、辽西等地区为主。这一时期,环境温暖潮湿,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动,让化石得以理想地保存下来。“中生代的庞贝城”之称正是因此而来。近30年来,辽西热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继发现,为地球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例证。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
 
相关报道:“中生代的庞贝城”现身北京自然博物馆
 
(化石网整理)据新京报:“热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庞贝城”11月28日起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这是该馆的年度大展。“带羽毛的恐龙”“飞上蓝天的恐龙”以及“人类的曾祖母”等60多种生物化石将现身。
 
热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东亚地区古老的生物群落,生活在距今约1.31亿年至1.2亿年。在我国,冀北——辽西——内蒙古中东部等为其主要生活地区。
 
这一时期环境温暖潮湿,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有毒气体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将生物遗骸覆盖,让化石得以极为理想地保存下来。“中生代的庞贝城(a Mesozoic Pompeii)”之称正是因此而来。
 
近三十年来,辽西热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继被发现,使得这一地区生物组合类型越发丰富,为地球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和例证。
 
由于被火山灰迅速掩埋,一些古生物的真实样貌被保存下来,比如展览中杨氏锦州龙和鹦鹉嘴龙两具化石标本,就连皮肤都清晰可见。
 
胎盘动物的祖先类型——攀援始祖兽化石标本也将现身,这具标本不但保存了完整骨骼,甚至保留了部分毛发和软骨组织。
 
展出的顾氏小盗龙化石,据古生物学家研究,其羽毛结构和功能已经能够让恐龙告别陆地、飞上天空。著名的“第一朵花”——辽宁古果化石也将展出,该化石属于早期被子植物,说明早在一亿多年前开花植物就已经出现,揭开了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的序幕。
 
此外,展览中还有翼龙、奇异帝龙、圣贤孔子鸟、“中华四朵花”等重要化石。该特展的展陈设计由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承担,将皮影、拉洋片、相声等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其中,为观众讲述古生物演化的故事。
 
本次“热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庞贝城”大展,也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北京自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热河生物群”和“燕辽生物群”的古生物标本,已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并不断取得新成果。
 
此次展览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与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财团法人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展期至今年12月2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