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果洞的挖掘坑。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欣健 摄
(化石网整理)据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欣健):4月11日至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评选将在北京举行,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入围。在全国20个入围的考古新发现中,招果洞遗址是距今时间最为久远的。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洞深约25米,洞口高4米,洞内怪石嶙峋,洞外地势平缓。2016年至2020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招果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5年时间累计工作时长800多天的挖掘,考古人员在招果洞发现了来自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等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两座距今1万多年的墓葬,以及伴生的人类头骨化石,水、陆生动物遗骸和植物遗存等。经反复研究论证,最终确认招果洞遗址人类活动痕迹始于距今4万年前,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连续完整。
“考古发现,招果洞遗址有河流经过,周边地势较为平缓,又有安全宽敞的洞穴,而且洞内干燥、洞口向阳,这都是古人类选择栖息地的重要条件,人类活动的时间最早可追溯至距今4万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招果洞遗址考古领队张兴龙说,在招果洞周边很大的一片区域内,类似的山洞还有很多,不少都有过人类活动的痕迹,但活动的强度远低于招果洞遗址,招果洞遗址应该是一处中心营地。
“贵州气候良好,贵安新区更是长时期植物繁茂、野果丰富,古人类只需平时采采果子抓抓鱼,就能生存下去,一个洞周边的果子吃完了,就换另一个洞居住,过段时间又再住回这个洞来,就没有搭建房子的需求。因此,招果洞里的人类活动痕迹才有如此大的时间跨度,并且能保存下连续完整的痕迹。”张兴龙说。
张兴龙介绍,招果洞遗址可大致分为全新世(全新世是地质时代最新阶段,从11700年前持续至今)和更新世(亦称为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两个阶段,全新世地层出土陶片、骨器、角器、磨制石器、打制石制品、动物骨骼等;更新世地层出土骨器、角器、打制石制品、动物骨骼等。遗址的石器工业从早到晚较为一致,为贵州广泛分布的小石器工业,石器类型包括刮削器、端刮器与尖状器,在加工技术上主要采用硬锤直接打击法。这些痕迹都说明这群古人类有着较高的认知能力。
“大概距今2.7万年到距今1.6万年的时间内,古人类经历了一次很严重的降温事件,称为末次冰盛期。在这样的寒冷条件之下,他们开始想办法维持生存,所以招果洞内的用火遗迹在这个时间段明显增多。而当时水生物受寒冷影响较小,所以洞内在距今1.6万年到1.7万年的时间里,鱼骨蚌壳大量增加。由此可以判断当时的古人类比较聪明,知道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来保障生存。”张兴龙说,遗物量大、时间跨度长、痕迹连续完整,这些都能帮助专家们更具体地还原古人类的生活,这也是招果洞遗址能入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评选的原因。
“招果洞遗址内连续完整的文化堆积,在云贵高原乃至全国都极为少见。遗址揭露出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全新世的50多个火塘和人类活动面,填补了以往工作的空白,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人类居住活动、进一步复原史前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张兴龙说,招果洞遗址是黔中地区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对于建立黔中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对全面了解低纬高原喀斯特山区的人类特定适应性生存策略,以及研究中国南方低纬高原山区古人类对气候剧变的适应策略,也有开创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