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双树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精致手斧
美丽的丹江口水库
(化石网整理)据澎湃新闻(李超荣 李浩):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了这项宏伟工程的建设,水利科技工作者奋斗了几十年,确定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路线的总布局。考古工作者为抢救珍贵的古人类、旧石器、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历史文物,在调水之前对东线和中线的文物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在丹江口库区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00处,其中含手斧的旧石器遗址有32处。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重型工具,主要石器类型有手斧、砍砸器、手镐、薄刃斧和石球。这些重型工具对研究我国的旧石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探讨中西方旧石器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接受文物保护任务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战略布局调整、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黄淮海平原、胶东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津、京、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一项特大基础措施。为了这项宏伟工程的建设,水利科技工作者奋斗了几十年,确定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路线的总布局。考古工作者为抢救珍贵的古人类、旧石器、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历史文物,在调水之前对东线和中线的文物进行了调查与发掘。我们与大家一起分享考古团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史前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故事。
丹江口库区淹没区属于东秦岭的一部分,是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和动物南北交往的过渡地带,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9年,“郧县猿人”的发现使得该地区备受世人瞩目,同时,表明很早以前古人类就在汉水流域繁衍生息。随着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工程的施工,水库大坝的增高(正常水位由海拔157米提高至172米)势必要淹没大量的含脊椎动物化石的地层和古人类文化遗址。为抢救珍贵的古人类、旧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材料,199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受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委托,组建了南水北调考古队,由黄学诗担任考古队队长,参加人员有研究所的郑绍华、李超荣、张兆群、郭建威和刘丽萍,郧县博物馆王正华和张林,郧西县博物馆屈胜明,十堰博物馆,丹江博物馆张明瑰,丹江口市均县镇文化站的周天学,淅川县博物馆马新常和齐延光,淅川县盛湾乡文化站的衡建峰。在地方文化部门的配合下对南水北调属于中线先期工程的丹江水库淹没区进行了旧石器、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调查,圆满完成任务。
200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接受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委托,重新组建了南水北调考古队,由李超荣担任考古队队长,参加人员有研究所的刘金毅、罗志刚、朱之勇、许勇、冯兴无,湖北省十堰博物馆的李宏竹,郧县博物馆王正华,丹江博物馆张明瑰,丹江口市均县镇文化站的周天学,淅川县博物馆马新常。在地方文化部门的配合下,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旧石器、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遗址和地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复查和文物保护规划。根据文化遗物和化石数量及科学意义等,我们把两次发现的旧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分为A、B、C、D四个级别。在99个遗址和地点中,属于A级的有12个、B级的有30个、C级的有27个、D级的有30个,来进行文物保护规划。
田野的调查与发掘
调查之初,我们采用了查阅资料、访问群众和干部提供线索的方式,收效甚微。原因是群众知之不多,所提供线索不是高程偏高,在淹没区之外,就是高程偏低。因此,我们采用拉网式调查方式,根据地形和堆积物的特征,对那些有可能存在调查内容的地层和地段逐一进行调查。交通工具主要是租汽车和机船,大部分时间都是徒步行进。1994年10月19日至12月20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在地方文化部门的配合下,对南水北调属于中线先期工程的丹江水库淹没区进行了旧石器、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调查。调查的区域主要是湖北的郧西县、郧县、丹江口市、十堰市,河南淅川县境内。考古队发现了旧石器地点52处,古脊椎化石地点19处(其中7处与旧石器属同一地点),获603件石制品和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材料。
2004年10月至11月,中科院古脊椎所南水北调考古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工作,对部分地点进行了复查,并又发现了34处新的旧石器遗址。从地层中或露头处发现346件石制品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材料。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丹江口库区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00处,其中含手斧的旧石器遗址有32处,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有丹江口的双树、北泰山庙、杜店、彭家河、果茶场、冯家洼、水牛洼、外边沟、龙口、大土包子、何家湾和牛场码头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有郧县的曲远河口、韩家洲、刘湾、刘家沟和余嘴等,淅川的宋湾和台子山等。
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重型工具,主要石器类型有手斧、砍砸器、手镐、薄刃斧和石球。这些重型工具对研究我国的旧石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探讨中西方旧石器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根据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安排,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分别对丹江库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双树、北泰山庙1号2号、彭家河、尖滩坪、红石坎、果茶场、外边沟、大土包子、学堂梁子、杜店、肖沟、龙口、水牛洼、刘湾、韩家洲、宋湾和舒家岭等旧石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包括有砍砸器、石锤、石砧、手斧、手镐和薄刃斧等。丹江库区处于南北交界的位置,旧石器具有明显示的南北过渡性质,因而从地层发掘的文化遗物(手斧、手镐和薄刃斧等石器类型)将为探讨中西方旧石器文化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研究成果硕果累
丹江口水库淹没区考古工作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1997年10月17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北京国谊宾馆举行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调查成果评审会”。特邀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张忠培教授、谢辰生先生、徐苹芳教授等参加。长江水利委员会领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评审会。考古学家们对考古团队的调查成果给予高度赞扬,希望下一步做好发掘和研究工作。
中科院古脊椎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在1994年发现的精美手斧,入选1997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全国考古发现精品展”。考古工作者们发掘和研究的精致手斧、手镐、薄刃斧和砍砸器等石器,现已陈列在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十堰市)、丹江口市博物馆和十堰市郧阳博物馆等地。
1994年和2004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特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旧石器、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遗址和地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复查和文物保护规划。李超荣负责了库区的史前文物的调查,复查和文物保护规划。南水北调考古队编写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水库淹没区古生物与古人类地点保护专题报告》54页,湖北省图表册194页和河南省图表册114页。2008年,李超荣为领队,由中科院古脊椎所张双权、许勇,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钊和阳原县文物管理所成胜泉组成的双树考古队荣获了湖北省文物事业管理局颁发的“南水北调湖北库区2006-2007年度优秀考古工地”奖。2010年李超荣荣获“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9年度优秀领队”奖。
2007年7月在法国南部的东比利牛斯省佩皮尼昂市的托塔维尔召开了“早中更新世手斧文化:和谐概念的诞生”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印度和韩国的学者对亚洲手斧研究进行了介绍,受到了与会学者们很大的关注。李超荣研究员向大会展示了在丹江库区考古发掘发现的手斧,并作了“中国手斧的研究”的报告,对中国手斧的发现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在世界手斧工业中的位置做了探讨,并指出中国的手斧是土生土长、独立发明的。它比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手斧年代要早。2006年至2010年,我们的考古团队对重要的旧石器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人类学学报》发表了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章,论文也发表在,如《人类进化杂志》《国际第四纪》《世界考古学》和《考古科学》等杂志,有的研究论文被选入《世界考古》的封面文章。
回顾过去,考古工作者在丹江口库区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展望未来,还需要深入开展野外史前考古调查,寻找更多的古人类化石和手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新的材料将对研究中国南、北过渡区旧石器文化发展与演变以及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关系诸方面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原标题为《中国考古百年 | 我所经历的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史前考古调查》,全文原刊于文博中国)